{"id":"482589","toptitle":"","toptitle_color":"","title":"重塑县域医疗 恭城路径有何看点","title_color":"","subtitle":"","subtitle_color":"","crtime":"2021-09-27 09:57:08","condition":"来源:健康报","thumb": ""}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把县域医共体建设作为深化县域医改的主攻方向,着力优化县域资源配置,重塑管理体制,健全运行机制,激发基层活力,推进分级诊疗取得实效。

  2020年,县域内就诊率达90%,下转患者同比增长157.1%,上转患者同比下降51.2%,有序就医格局初步形成。

  在此基础上,2021年恭城入选“开展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全民健康覆盖地方试点项目(PCIC项目)”试点县区,成为全国3个省份的6个试点县之一。北京大学作为技术团队对恭城PCIC项目试点工作提供对口技术支持。试点工作围绕恭城百姓的主要健康需要,抓住整合型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着力推进服务体系整合,为居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

健全机制 高效构建体系
  恭城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的县医改工作领导小组,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将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重点工作任务,纳入县“十四五”医疗卫生发展规划,确保深化改革、可持续发展、项目圆满完成。

  恭城组建了医疗集团,成立党委,党组织全面覆盖各成员单位,在“医疗集团章程”中明确成员单位党组织建设,确保党组织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全面落实,形成县乡一体、以乡带村、分工协作、高效运转的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医疗集团设立综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10个职能部门,履行部门监管职责。

  恭城实行“县聘乡用、乡人县用、横向流动”的用人机制。县级医院下派优秀管理人员到乡镇分院任管理职务,选派优秀医护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输送106名乡、村两级定向医学生,其中已有20名毕业生回乡工作,基层人才短缺问题得到逐步缓解。

  在薪酬制度方面,恭城推进“医院统筹设计、科室分别核算、医护分开管理、绩效垂直发放”的绩效管理机制。2020年,县级医院医务人员薪酬同比提升27.08%,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薪酬同比提升21.29%。

多措并举 提升服务能力
  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分别与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桂林市中医医院、桂林市妇幼保健院结成全托管紧密型医联体,与县外7家医院建立了13个专科联盟,3家三甲医院共选派46名优秀管理及医疗技术专家进驻恭城,重点围绕医院管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开展工作,全面提升各医疗机构管理水平和综合医疗服务能力,并向各乡镇卫生院延伸服务。

  医疗集团总院麻醉医学科、急诊科获批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卫生重点学科,检验科、放射科获批桂林市临床重点专科,实现学科建设里程碑式的突破,在介入治疗、胸科手术等领域开展50余项新技术,填补了恭城医疗技术领域的多项空白。集团还帮助部分乡镇分院恢复了一级、二级手术,开展30多项新技术、新项目。

  恭城先后建成5G远程会诊中心、远程影像诊断中心、远程区域心电诊断中心、远程动态超声诊断中心、远程病理诊断中心等远程业务中心,构建“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区域共认”的有效服务通道,开通5G远程门诊,开展智慧病房服务试点工作。

  在乡镇分院原有用药目录与采购流程不变的情况下,还将总院信息系统通过专线延伸至各乡镇分院,全面实现慢病用药和诊疗服务向基层有效延伸,方便慢性病患者就近就医取药。

创新模式 融合医防康养
  恭城建设健康管理中心,建设俞梦孙院士人民健康系统工程示范基地,探索村卫生室运营新模式。健康管理中心成员单位设立中医科,增加养老服务,设立分院试点,辟出部分设施发展养老服务。另外,恭城还引进全国名老中医,开设15个少数民族中医传承工作室。

  恭城建设瑶汉养寿城康养综合体,积极培育健康产业。通过引进中医专家义诊、中医筋膜学临床基地等项目,瑶汉养寿城被列为广西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广西“双百双新”产业项目。瑶汉养寿城努力打造糖尿病低发康养县,创建“教、炼、食、药、技、械”六位一体防治糖尿病新模式,免费为10万名居民进行糖尿病筛查,并举办健康中国(恭城)康养大会,打造健康旅游交流平台。

  目前,北大专家团队已经到恭城开展基线调查,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结合PCIC项目建议书相关要求,根据县实际情况,制定该项目2021年工作计划及三年实施方案。通过PCIC项目建设,恭城建立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需求侧,体系围绕人民群众全生命周期的健康需要;在供给侧,体系以预防为主、以基层为重点、以系统整合为路径,将健康促进、预防、治疗、康复护理、临终关怀等生命全链条的服务整合起来。恭城将构建系统完备、布局合理、分工明确、功能互补、连续协同、运行高效、富有韧性的服务体系,推进县域综合医改向更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