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505470","toptitle":"","toptitle_color":"","title":"上门护理践行“生育友好”","title_color":"","subtitle":"","subtitle_color":"","crtime":"2025-09-04 10:23:06","condition":"来源:中国人口报","thumb": ""}
■ 通讯员/吴克娅 刘一蒙 特约记者/黎军 “我一个人真的有点撑不住了,宝宝需要采足跟血,我知道这很重要,但我出门太困难,家里人帮不上忙还总说我……我真的很怕耽误了宝宝。”近日,重庆市沙坪坝区妇幼保健院护士在例行电话随访中,捕捉到产妇林女士言语间的疲惫与无助。随后,通过提供“产...
  ■ 通讯员/吴克娅 刘一蒙 特约记者/黎军
  “我一个人真的有点撑不住了,宝宝需要采足跟血,我知道这很重要,但我出门太困难,家里人帮不上忙还总说我……我真的很怕耽误了宝宝。”近日,重庆市沙坪坝区妇幼保健院护士在例行电话随访中,捕捉到产妇林女士言语间的疲惫与无助。随后,通过提供“产后护理上门服务”,该院护士解除了林女士的燃眉之急。据悉,沙坪坝区妇幼保健院通过“产后护理上门服务”,践行主动发现、专业响应、综合支持的服务模式,有效解决新手妈妈面临的关键医疗需求和心理压力难题,将“生育友好”理念转化为群众切实可感的服务。
  在电话随访中,经耐心沟通,护士深入了解了林女士的困境——正处于产后恢复期,独自在家承担新生儿照护重任,与家人在育儿理念上存在分歧导致情绪低落,丈夫因工作繁忙难以提供充分协助。而且林女士面临一个紧迫的医疗需求——新生儿足跟血筛查的血样补采。因林女士身体尚未恢复,不便出门且缺乏有效家庭支持,新生儿足跟血筛查的血样补采难以完成。这不仅关乎婴儿健康筛查的及时性,更成为压垮这位新手妈妈的“心病”。对婴儿健康的忧虑叠加孤立无援的委屈,林女士身心俱疲,电话里一度哽咽。
  该院医护人员明白,林女士面临的并非单一的医疗需求,而是一个涉及健康管理、心理支持、家庭协调的复合型困境。面对这一紧急情况,该院“产后护理上门服务”团队迅速响应,携带专业采血设备迅速上门。在林女士家中,团队以规范的操作技术,高效完成了新生儿足跟血采集,最大限度地减轻婴儿的不适。“看着护士那么熟练,宝宝都没怎么哭,我心里的这块大石头总算落地了,真的谢谢你们及时赶来。”目睹采血顺利完成,林女士如释重负。这一关键医疗行动的完成,缓和了林女士的焦虑,保障了新生儿健康管理的及时性。
  服务并未止步于技术操作。上门护士充分理解林女士在角色适应、家庭沟通中的挫败感,主动提供了延伸关怀服务:耐心倾听其困扰,肯定其付出的艰辛,并以温和、专业的方式,与其探讨了产后情绪波动、育儿压力及家庭沟通中的常见挑战,分享了实用的情绪调节和家庭沟通建议。“护士不仅帮宝宝采了血,还像朋友一样听我说话,开导我。”林女士表示,“护士告诉我,我的感受很正常,她们教会我一些和家人沟通的小方法。那一刻,我感觉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了,有人理解我、支持我,这份安心感,比什么都重要。”
  沙坪坝区妇幼保健院护理团队相关负责人介绍,医院延伸生育支持链,开展“产后护理上门服务”,通过敏锐识别痛点,在常规随访中主动发现隐藏的复合型需求;精准专业响应,快速调配资源,上门解决紧迫医疗问题(如补采足跟血);综合关怀赋能,提供情绪支持与实用指导,缓解照护者压力;支持家庭场景服务,将专业支持延伸至产妇最需要的家庭环境中,成功实现了对特殊困难产妇家庭的“双解”——既解决了迫切的婴儿健康管理难题(足跟血补采),也缓解了产妇的身心压力与家庭协调困境。
  该院党委书记周雪莲指出,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需要将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落地服务。医院“产后护理上门服务”正是通过这种主动、专业、有温度、延伸到家的综合支持模式,切实减轻产妇及其家庭的后顾之忧,为解决生育链条“支持难题”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未来,医院将持续优化服务,让更多家庭感受到生育友好的温度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