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504108","toptitle":"","toptitle_color":"","title":"数据化监测赋能医疗质量安全闭环管理","title_color":"","subtitle":"","subtitle_color":"","crtime":"2025-07-07 08:46:39","condition":"来源:健康报","thumb": ""}
□ 赵大仁 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是各级各类医院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也是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落实情况监测指标(2025年版)》,从医疗机构管理情况、诊疗行为规范情况、诊疗质量安全情况3个维度,针对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
□ 赵大仁

  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是各级各类医院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也是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落实情况监测指标(2025年版)》,从医疗机构管理情况、诊疗行为规范情况、诊疗质量安全情况3个维度,针对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设立了35个具体监测指标。这项工作通过指标数据的测量与监测,推动医疗机构以数据化、精细化的方式落实核心制度,有助于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数据化监测是数据科学在医疗管理领域应用的典型模式。此次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的数据化监测,其核心逻辑在于通过数据测量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的落实情况,将测量结果作为制度推行的客观依据,实现用数据反映医疗行为、用数据指导质量改进,具有多重效益。

  数据化监测为实现闭环医疗管理提供了新路径。闭环管理作为提升医疗质量的有效手段,其方法论已从传统的“计划—执行—检查—处理”逐步演进为“计划—执行—研究—处理”“标准化—执行—检查—处理”等更适应现代医疗管理需求的模式。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的数据化监测,通过实时数据采集、动态分析和持续反馈,为构建智能闭环管理体系奠定基础,推动医疗质量管理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

  数据化监测为科学医疗决策提供了客观依据。基于数据的决策是目前医疗机构采取的主要方式。准确、客观的数据采集、测量、监测、反馈依赖国家层面统一的医疗数据测量标准,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的35个具体监测指标不仅为医院管理者提供了标准范式,更有效解决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核心制度理解与执行测量方面存在的差异性问题。

  数据化监测为实现“人工智能﹢医疗管理”奠定数据基础。“人工智能﹢医疗管理”是医疗管理的发展趋势,而人工智能依赖于数据的准确性、标准化、结构化程度,这需要医疗管理数据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的数据化监测,通过建立统一规范的监测指标体系,推动医疗管理数据完成从规模积累到质量提升的关键转变,为人工智能在医疗管理领域的深度应用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

  通过数据化监测落实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需要具体的实施路径,离不开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共同努力。

  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是推动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落实的重要行政力量,其工作的发力点包括:结合本地区医疗质量实际情况,统一数据采集标准,规范数据接口技术要求,确保监测数据的同质化和可比性;充分发挥各级专业质控中心的行业引领作用,将核心制度监测与现有质控工作有机衔接,形成监管合力;建立健全监测体系,加强培训指导,稳步、有序推进相关工作落地。

  医疗机构是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落实的责任主体,应对其予以高度重视,将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的落实工作“关口前移”,主动发现短板,为持续改进提供数据支持。同时,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宣传,将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的数据化监测与日常医疗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形成常态化工作模式。

(作者单位:四川省骨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