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勤章
作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疗系统的“排头兵”,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以党建为舵,以改革为桨,以高质量发展实践书写着守护百姓健康的新篇章。
党建领航 夯实发展根基
石大一附院将党建融入医院治理全过程。2021年,医院新领导班子到任后,针对发展瓶颈,以问题为导向,坚持党建引领业务发展,优化党组织架构,完善治理体系,推动基层党组织从数量增加向质量提升转变。
石大一附院党委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认真落实“两个议事规则”,保障决策科学高效。医院通过推进“双带头人”培养计划,同步提升业务骨干的政治素养与技术水平,实现党建与业务协同发展。医院坚持党管人才、党管干部,大刀阔斧改革,打破干部终身制,推行中层干部全员竞聘上岗。
近年来,石大一附院选拔了212名中青年骨干,硕士、博士占比从60%提升至70.74%;引进学科带头人2名,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英泽等援疆专家80余人。同时,医院打出“引育留用”组合拳,实施职员职级制改革,畅通行政后勤人员晋升通道,让人才“留得下、干得好”。
2021年,石大一附院摒弃旧有绩效模式,推行基于RBRVS(以资源为基础的相对价值比率)和KPI(关键绩效指标)的新方案,2024年又升级为基于RBRVS﹢KPI﹢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的绩效分配方案。改革后,医院考核更注重技术难度、风险程度和患者满意度,绩效向临床一线和高风险岗位倾斜,医务人员收入提高,工作积极性显著增强,全院上下迸发出“比学赶超”的干事热情。
创新驱动 拓展医疗优势
受惠于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政策,近4年来,先后有8位来自北京大学及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医院的专家赴石大一附院开展对口支援,开展14项新技术、新项目。医院的机器人辅助手术、脑深部电刺激手术、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等10余项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医疗技术水平大幅提升。
石大一附院注重服务升级,创新推出“门诊驾驶舱”信息平台,实现43项医疗功能的动态监测,患者就医效率提升近30%。医院加强航空救援体系建设,大幅提升紧急救援能力。医院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设立安宁疗护病房,构建“医院—社区—家庭”全生命周期护理模式,打通健康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石大一附院协同推进学科建设与科研攻坚,目前拥有8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25个兵团级临床重点专科;胸痛中心通过国家免检再认证,高级卒中中心技术水平位居全国前列;科研平台建设成果突出,国家卫生健康委中亚高发病防治重点实验室落户该院,医院承建4个国家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兵团分中心和17个兵团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近5年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立项182项。
石大一附院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硕士学位点,承担了3万余学时的教学任务。作为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兵团唯一的住培结业考核基地,近年来,医院积极举办国家级和兵团级继续教育项目200余项,培训各级医务人员1.5万余人次。
文化铸魂 培育医者情怀
石大一附院党委定期组织党员干部赴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等地开展主题教育,通过“书记上党课”“红色故事会”等活动,弘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让“医疗戍边”理念深入人心。
近年来,石大一附院定期举办职工兴趣协会等活动,持续改善院区环境,在职工食堂推出营养餐,建设文化连廊,实施6S管理,新增停车位……以温暖的“家文化”,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石大一附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先后托管兵团第三师医院和玛纳斯县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与各师级医院签署30余个专科联盟建设协议。2021年以来,医院派出15批次技术骨干赴南疆各地实施医疗帮扶,开展新技术、新项目47项。
石大一附院构建了包括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在内的新媒体矩阵,对医院品牌进行立体式传播,4年来共推送信息3000余条,阅读量超千万。
从戈壁绿洲到雪域高原,从党建领航到文化浸润,石大一附院以“止于至善厚德载医”为精神坐标,在祖国西北边陲踏出一条创新与担当并重的发展之路,打造了承载着兵团精神的生命绿洲。
(作者系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