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504104","toptitle":"","toptitle_color":"","title":"惠民保可持续,健康管理是一个发力点","title_color":"","subtitle":"","subtitle_color":"","crtime":"2025-07-07 08:43:49","condition":"来源:健康报","thumb": ""}
□ 刘也良(媒体人) 7月1日,2025年度深圳惠民保保障生效。近期,各地陆续推出惠民保新版本,为参保人提供疾病早筛、中医调理、健康知识科普、健康测评、心理辅导等健康管理服务。健康管理成为惠民保产品迭代发展的一个共同趋势。 这些年,对惠民保可持续性的质疑和思考不时出现...
□ 刘也良(媒体人)

  7月1日,2025年度深圳惠民保保障生效。近期,各地陆续推出惠民保新版本,为参保人提供疾病早筛、中医调理、健康知识科普、健康测评、心理辅导等健康管理服务。健康管理成为惠民保产品迭代发展的一个共同趋势。

  这些年,对惠民保可持续性的质疑和思考不时出现,健康管理有望成为惠民保平衡普惠性与可持续性的一个发力点。2024年9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推动商业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深度融合”,为惠民保向健康管理方向发展提供了政策基础。

  各地的产品设计与政策要求形成直接呼应。北京普惠健康保提出,连续三年参保且无出险记录的参保人可以从健康检查等六大专享健康服务中任选一项免费使用。珠海惠民保“大爱无疆”更为系统深入,从2021年起就实施“爱健康”行动,包括“防癌卫士”“两病卫士”“肺康卫士”“鼻咽癌西江计划”等项目,提供免费鼻咽癌、肺癌等高发癌筛查。

  随着惠民保的持续发展、参保人维持在一定规模并且参保黏性增强,健康管理服务的战略价值日益凸显。目前,我国人口结构与居民生活质量发生变化,保险市场与精算技术日趋成熟,单一的风险管理已难以满足居民保障需求。惠民保不断拓展健康管理服务的内涵和深度,可为参保人提供个性化、精准的健康建议,进一步发挥普惠性,降低个人医疗支出、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而且,健康管理被视为惠民保产品风险可控的突破口之一。在自愿参保的前提下,惠民保要实现普惠和可持续,就要解决“逆选择”问题:健康人群易流失,高风险人群更易聚集。尤其是惠民保参保条件限制少,可能导致实际医药补偿费超过预期。惠民保深化健康管理服务,能够通过疾病预防管控财务风险。数据显示,2021—2024年,珠海的“防癌卫士”项目累计动员28.1万名参保人参与癌症筛查,发现超过2万例癌症高风险阳性案例,确诊139例癌症(含“肺康卫士”确诊肺癌6例),预计减少医疗费用支出超400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健康管理服务常被视为对理赔的“锦上添花”。相较于下调免赔额(起付线)、特药目录扩容和提供续保优惠等保障升级措施,健康管理服务不仅宣传尚不到位,而且存在“一刀切”、大而全、套路化现象,使用率较低,其战略价值远未被充分激活。

  解决这些问题,惠民保可以深挖社商融合模式的协作潜能,发挥各主体专业特长,催化深度合作。第一,进一步发挥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监管和引导作用,明确各方权责,促进资源共享,做到扶上马再送一程,但不能越俎代庖。第二,打破信息孤岛,推动数据互联互通,为精准设计适应地域病种特点的健康管理服务以及保险精算、降低成本提供支撑。第三,向专业健康管理机构借力,依据风险与需求对参保人分层画像,增强服务针对性和产品吸引力。

  惠民保深化健康管理服务,不单单是保险产品的升级,更是从“单纯的事后理赔”走向“事先防范、事中干预”,是从费用保障走向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障的深刻转型。通过主动干预措施,改变参保人的不良生活习惯,提高其健康水平,惠民保将与健康中国战略追求“治未病”的目标激励相容,推进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