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文波(医务工作者)
近期,多起食用野生蘑菇中毒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据媒体报道,云南省、贵州省、湖南省等地相继发生群众因采食野生蘑菇中毒甚至死亡的悲剧。这些令人痛心的案例再次敲响了食品安全警钟。预防食用野生蘑菇中毒,各地应高度重视、周密部署,采取系列有力措施,筑牢群众食品安全防线。
健全责任体系,强化源头防控。相关地方政府应将野生蘑菇中毒防控纳入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市场监管部门要重点加强对餐饮单位、学校食堂等集体供餐场所的监管,严格落实食材溯源制度,坚决杜绝来源不明的野生蘑菇流入餐桌。同时,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形成农业农村、市场监管、卫生健康等多部门联防联控的工作格局。
创新宣传方式,提升科普实效。在悬挂横幅、张贴海报、发放宣传资料、制作科普图册等传统宣传手段基础上,可组织村干部、网格员、志愿者深入村组、小区、农村集市等人流密集区域开展“敲门行动”,尤其要针对留守儿童、老年人等重点人群,通过面对面的讲解和警示提醒,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同时,可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新媒体平台推送野生蘑菇科普图文、短视频、中毒警示案例,在山林、旅游景区、森林公园等重点区域设置醒目警示标识。
强化监管执法,筑牢安全防线。市场监管部门应在夏季等野生蘑菇中毒事件高发期加大巡查监管力度,对农贸市场、临时野生蘑菇交易点开展全覆盖式监督检查,严查野生蘑菇非法交易;组织辖区内餐饮单位、农贸市场经营户进行食品安全培训,督促经营主体落实严禁采购、加工、使用野生蘑菇的相关规定;督促网络平台落实主体责任,清理违规销售野生蘑菇信息;建立应急响应机制,畅通中毒救治绿色通道;对医疗机构急诊急救人员加强针对性培训,提升其中毒识别和救治能力。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避免野生蘑菇中毒悲剧发生,监管部门、基层组织、医疗机构、公众需各尽其责、合力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