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503527","toptitle":"","toptitle_color":"","title":"别让“毒拖鞋”绊倒孩子的健康","title_color":"","subtitle":"","subtitle_color":"","crtime":"2025-06-11 14:03:34","condition":"来源:健康报","thumb": ""}
□门雯雯(媒体人) 近日,儿童“毒拖鞋”事件引发关注。某环保公益组织在电商平台购买儿童鞋并进行检测后发现,部分网售儿童凉鞋邻苯二甲酸酯超标严重,最高超标509倍。邻苯二甲酸酯是一种廉价增塑剂,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2B类致癌物清单,但因能让塑料材料聚氯乙烯材质变软,满足凉鞋制...
□门雯雯(媒体人)

  近日,儿童“毒拖鞋”事件引发关注。某环保公益组织在电商平台购买儿童鞋并进行检测后发现,部分网售儿童凉鞋邻苯二甲酸酯超标严重,最高超标509倍。邻苯二甲酸酯是一种廉价增塑剂,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2B类致癌物清单,但因能让塑料材料聚氯乙烯材质变软,满足凉鞋制作需求,还能大幅降低成本,备受厂家青睐。在利益驱使下,无良厂商无视生产标准和标识合规要求,通过各种手段将“毒产品”投入市场,威胁消费者身体健康。

  强制性国家标准《童鞋安全技术规范》规定,儿童鞋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总含量不得超过0.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违反该标准的厂商,将面临相应的行政处罚,如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以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情节严重的,将被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然而,市场中仍存在大量超标产品,暴露出监管存在短板,未能形成有效震慑。此外,对于邻苯二甲酸酯,消费者普遍缺乏“识毒”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劣质儿童鞋的泛滥。

  要净化儿童用品生产销售“土壤”,市场监管部门应从上至下,对儿童用品质量安全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并推动将高风险产品纳入常态化重点监管目录。同时,应扩大日常监督抽查覆盖面、增加频次,运用风险监测、靶向抽检等技术手段提升监管精准度,让“毒企业”无处遁形。

  电商平台作为百姓当下购物的重要渠道,不应只看流量不看质量。对网售商品要形成一体化的筛查方案,强制要求商家清晰、完整展示产品实物标签信息(包括执行标准、厂名厂址、材质成分等),确保可追溯。同时,对违规商家严肃处理,净化网购氛围,有效清除“毒商家”。

  儿童安全无小事。守护儿童健康不能仅靠家长的火眼金睛,只有凝聚起企业、政府及全社会的合力,才能让企业不敢产、平台不敢卖、监管不敢怠,才能筑起儿童用品的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