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敏飞(职员)
每当中高考来临之际,就会有号称能提高学生成绩的“聪明药”出现在家长们的视野里。有媒体报道,所谓的“聪明药”主要包括利他林、阿德拉、莫达非尼等精神药物。实际上,使用这些药物不仅不能提高分数,还可能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考生和家长们都希望能取得好成绩,这给“聪明药”打开了市场销路。而对家长们来说,无论是真的相信药物作用,还是心存“万一真有效果”的侥幸心理,最后都会失望。
“聪明药”的负面影响不容低估。一则,会给家长们带来直接经济损失。这些药物被宣称“疗效特殊”,价格不菲,一些家长因此交了“智商税”。二则,若是类似宣传大行其道,会给孩子们带来错误引导,使其误以为“临时抱佛脚”便能达成预期目标。三则,多数的精神药物有不小的副作用,会危害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打击“聪明药”虚假宣传和非法销售行为势在必行。监管部门要延伸监管触角,对线上和线下销售的“聪明药”进行严厉打击,从源头上进行防范。学校要加强宣传引导,让学生知道学习没有捷径,没有短时间提高智力和学习成绩的“灵丹妙药”,只有长期刻苦努力才能提高成绩。家长们则应摆正心态,别被焦虑绑架,避免成为“被收割的韭菜”。
唯有各方都积极行动、付出努力,才能让“聪明药”彻底失去生存的土壤,给孩子们营造一个更加健康积极的教育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