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茂泉
当前,人民群众对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方兴未艾。山东省潍坊市作为人口大市、医疗资源大市,肩负着保障近千万群众健康福祉、服务胶东经济圈发展的重任。潍坊市的医疗资源总量居全省前列,但存在优质资源分布不均、学科优势不突出等问题,必须统筹规划、精准发力,以“建高地、强基层”为主线,全力打造医学新高地,为建设更好潍坊筑牢健康基石。
首先,立足优势,整合资源,构建医疗服务新体系。实践中,我们采取分级分类的方式推进工作。
一方面,打造高水平医院集群。以潍坊市人民医院等三甲医院为龙头,实施新一轮医疗能力“攀登计划”和医疗技术“登峰计划”,推动建设高水平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和医学中心,积极争创国家和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推进亚专科和专病中心建设,带动全市医疗服务能力整体跃升,形成“高峰引领、高原崛起”的立体化发展格局。
另一方面,做强特色专科品牌。依托潍坊市在眼科、骨科、生殖医学等领域的传统优势,集中资源建设“专精特新”学科。比如,潍坊眼科医院与青岛大学共建国际眼视光学院和国际眼科研究中心,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病诊疗中心争创国家级重点学科,擦亮“潍坊医疗”特色名片。
其次,引育并举,创新驱动,激活人才科技“双引擎”。医学高地的核心是人才,必须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构建“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的良性循环。培育人才需要与时俱进、久久为功,通过完善顶层设计、搭建成长平台,建设多层次创新人才梯队。
潍坊市卫生健康系统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强化人才引育创新,全力打造高水平医学人才集聚高地。2024年,高端人才引育实现新突破,新增泰山学者2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新入选“鸢都学者”11人,总数达47人;青年人才集聚取得新进展,实施“百名后备人才”培养工程、“青年医学人才”托举工程,大力创新拓展招引渠道,组织开展“百名医学博士鸢都行”等招聘活动,新引进博士65名、硕士325名;平台载体能级迈上新台阶,全市建成国家级临床医学重点专科5个、省级临床医学重点专科37个,拥有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2个,设立国医大师工作室14处、院士工作站2处、全国名(老)中医工作室11处,医疗科研实现创新发展。
再次,数字赋能,智慧引领,跑出服务升级“加速度”。数字化转型是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潍坊市坚持向新发力,以质谋远,以人工智能(AI)领域的谋划布局,不断深化高质量发展内涵。例如,潍坊市人民医院在肿瘤筛查中引入AI辅助诊断系统,该系统可实现“秒级阅片”,使诊断准确率提升35%,同时为医生提供治疗建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远程医疗平台结合智能问诊系统,可覆盖100余种常见病的诊疗,同时让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效率提升40%。从“经验医学”到“智能医学”的跨越,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诊断服务。
最后,医防协同,普惠共享,织密全民健康“保障网”。医学高地的价值不仅在于技术突破,更在于普惠民生,因此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潍坊市实施医防融合行动,在二级以上医院设立公共卫生科,建立临床医生参与慢性病防控激励机制。同时,不断夯实基层服务网底,推进“县管乡用”人才统筹使用机制,推进县级医院专家驻点帮扶,使基层诊疗量占比稳定在65%以上。我们还不断创新健康管理模式,实施单病种群体管理,全面推行“健康积分制”,居民参与体检、健康教育可兑换医疗服务等。
健康潍坊建设没有完成时。我们将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担当攻坚克难,奋力打造医学创新起源地、优质资源集聚地、健康服务示范地,让潍坊百姓共享健康中国建设的丰硕成果。
(作者系山东省潍坊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