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舒爱民(公职人员)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二批人民法院涉彩礼纠纷典型案例。最高法表示,短期内多次“闪婚”并收取高额彩礼,或者基于索取财物目的与另一方建立恋爱关系、作出结婚承诺,均属于借婚姻索取财物,应予以严厉打击。这一举措无疑对骗婚行为形成有力震慑。
婚姻本应是双方基于感情而自愿结合的行为,然而,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人将婚姻当作敛财的工具,严重违背了婚姻的初衷。这种行为不仅给受害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更对其情感造成伤害。最高法通过发布典型案例,明确裁判规则,为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提供了法律依据,有助于维护婚姻的纯洁性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各级法院在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时,应该准确识别借婚姻索取财物的行为,依法作出公正判决。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婚介机构的监管,严厉打击以“闪婚”为名收取高额服务费用的行为,防止其成为骗婚者的温床。
除了法律手段外,社会层面的宣传教育同样不可或缺。有关部门和社会组织要加大对婚姻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要倡导文明健康的婚恋观,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家庭和个人在防范骗婚行为中也应承担起责任。家长应加强对子女的婚恋教育,引导子女理性对待婚姻,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而个人在选择伴侣时,更应注重对方的品德和感情基础。
社会、家庭和个人应积极行动起来,共同营造一个诚信、公正、和谐的婚恋环境,护佑婚姻的美好与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