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尚(媒体人)
近日,山东省青岛市一工厂发生的“8天累计加班41小时,39岁男子工作期间猝死”事件在引发广泛关注的同时,也让人们对企业的用工管理以及员工健康权益保障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就业能够让劳动者获得稳定、可预期的收入,进而保障家庭生活。规范企业用工管理、打造良好职业环境、保障员工职业健康权益,对维护整体员工身心健康、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健康企业建设是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可以督促企业打造有利于员工身心健康的工作环境,进而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整体绩效。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爱卫办等7部门印发《关于推进健康企业建设的通知》,明确健康企业建设的目的、要求和主要内容,为各地开展健康企业建设提供政策依据和指导。
今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第三批全国健康企业建设优秀案例名单,评选出健康企业建设行政推广优秀案例50个、健康企业建设优秀案例200个,用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健康企业建设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从这些案例中可以看出,很多健康企业都在踏踏实实做好员工健康保障工作。比如,组织员工每年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提供个性化健康建议;关爱员工心理健康,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以员工健康为切入点,定期组织心理健康、健康科普等知识讲座。这些都是健康企业建设的题中之义,值得肯定和推广。
同时,也有一些企业探索出了具有特色的“金点子”。江苏省南通市将家庭医生工作室搬进企业,把健康福利送到员工身边;国内某连锁超市公司专门为员工设置每年10天的“不开心假”;吉林省一污水处理厂设置职工动态情绪记录本,及时掌握员工思想情绪变化并采取应对措施……
员工是企业宝贵的财富,员工的身心健康直接关系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企业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市场行为,同保障好员工健康的各项举措,在一定时间空间内,可能会产生冲突。在此过程中,经济效益和员工健康哪个“最为优先”,不能完全取决于管理者的判断。员工、工会、行业协会、政府相关部门对此都应有发言权,通过与企业的协商互动甚至是引导、监督,确定最优的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