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规范陪诊服务、维持正常医疗秩序、保障患者乃至医院的权益,期待更多地方结合实际探索更多的有效路径和经验。莫让倒卖号源这类不法行为伤了百姓需要的陪诊服务这一新业态。
□钱峰(媒体人)
日前,有媒体报道一些陪诊师以陪诊之名倒卖号源。有陪诊师表示,挂号平台放号时,患者很难抢到专家号,“我们有特殊渠道,找关系提前留好了号,所以才可以轻松通过平台挂到专家号”。显然,这侵犯了公众公平就医的权利,给陪诊师立规矩该提速了。
家人没时间陪诊,不清楚就诊流程,不会用自助设备,怕与医生沟通不顺畅……许多患者确实有陪诊需求。陪诊师提供的诊前提示、陪诊就医、排队代办等服务,让看病就诊方便了不少,尤其解了独居老人、孕妇、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就医的燃眉之急。然而,也有逾矩者跳出规则,让陪诊变了味儿。
倒卖号源,就是越过了红线。公平的医疗秩序不容破坏。一方面,执法部门应及时对相关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按照现有法律法规,对扰乱正常医疗秩序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公安机关应予以治安管理处罚;对涉嫌犯罪的,应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另一方面,应对陪诊服务这一新兴业态建立和完善制度约束,进行规范化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没有收录“陪诊师”这一职业;针对陪诊师尚没有统一的职业标准和评价体系,也缺乏管理规范。待确定的身份、灰色的地带,容易滋生乱象。
陪诊服务的规范化管理,有的地方已做出有益探索。2023年,上海市首批575名学员培训考核合格,获得了由上海开放大学与上海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共同颁发的“上海养老服务陪诊师”证书,并开始持证上岗。上海开放大学联合上海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目前正在起草《陪诊师从业技能要求》和《陪诊服务规范》两项团体标准,将对陪诊师的综合素养、培训内容、服务要求等提出细化要求,以期推动陪诊服务的专业化、规范化。
这些探索,为规范陪诊服务、维持正常医疗秩序、保障患者乃至医院的权益,探索了路径、提供了思路。在目前暂没有全国统一制度予以约束的情况下,期待更多的地方和上海市一样,能结合实际探索更多的有效路径和经验。莫让倒卖号源等不法行为伤了百姓需要的陪诊服务这一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