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485317","toptitle":"","toptitle_color":"","title":"“离线”的老人需要我们一起守护","title_color":"","subtitle":"","subtitle_color":"","crtime":"2022-06-24 10:17:48","condition":"来源:健康报","thumb": ""}
□ 陈晓曼(媒体人) 在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下,部分老年人因用不惯智能技术导致日常生活受到影响的事...
  □ 陈晓曼(媒体人)

  在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下,部分老年人因用不惯智能技术导致日常生活受到影响的事情,时有发生。有老人因不会用手机扫公交车上的场所码而无奈下车,近日又出现“九旬老人生日当天买面被拒”事件。在各方、各地想方设法解决老年人扫码困扰的背景下,这些个案的出现提示:弥合“数字鸿沟”,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社会,技术适老化改造不可或缺,但个人观念和行为的转变更是关键。

  与以往曝光的一些案例不同,在上述两个案例中,无论是涉事的粮油店还是公交车,都为老年人提供了手机扫码之外的健康码查验方式,即出示纸质离线码。这说明当地考虑到了部分老年人的需求,但遗憾的是两位老人均未能提供离线码。笔者了解到,在一些地方,离线码的使用还存在覆盖面不广、老人知晓率不高等问题,有赖于有关部门继续完善工作举措。

  事实上,自疫情发生以来,各地为解决老年人扫码困扰想了不少办法。除了离线码,有的在公交车上新增“刷卡识码”功能,持老年人优待证乘车,系统会自动查验持卡人健康码信息;有的在汽车客运站上线“健康核验系统”,老年人刷身份证即可查验健康码状态。

  技术适老化改造解决了不少老年人出行和购物的难题,但技术不是万能的。考虑到成本等问题,“刷卡(证)识码”可能难以覆盖每一个地区、每一位老年人。即便有了这些便捷的识码方式,也可能遭遇老年人出门忘记带离线码、身份证或老年卡等情况。与老人无奈下车的结局不同,九旬老人的邻居帮她买到了切面,在帮助老人实现生日愿望的同时,也温暖了我们每一个人。

  进入数字时代,当然需要尽可能地让智能化服务适应老年人的需求,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但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没有或不会操作智能手机都不该成为他们顺畅出行、正常生活的阻碍。无论是公共服务还是商业服务的提供者,都应当对此达成共识。而这背后是全社会对老年人群体的认同与接纳。

  “数字鸿沟”并不容易消除,社会在发展,老年人遭遇的新困顿还会不断出现,政策和技术不可能解决所有老人的问题。老年友好型社会,不仅是设施设备友好、智能服务友好,更是每个人从内心尊重老人,在行动上善待老人。对于普通人来说,在进入车站、商超、办公楼前,如果看到拿着手机踟蹰不前的老人,不妨上前问一句,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离线”的老人需要我们一起守护,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未来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