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报网 > 医药科技
-
黑色素瘤免疫治疗有望更精准
(特约记者严丽)近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皮肤科、中南大学湘雅个体化肿瘤免疫治疗临床研究中心黑素瘤研究团...
-
新的抗衰老靶标基因被发现
(记者胡德荣)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
-
“伦敦病人”为第二名被治愈艾滋患者
据新华社伦敦3月11日电 (记者张家伟)一个国际团队在《柳叶刀·艾滋病病毒》期刊...
-
我科研人员解析出新冠病毒细胞受体结构
据新华社华盛顿3月4日电 (记者周舟)中国科研人员4日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论...
-
首批疫苗将在美进行临床试验
据新华社华盛顿2月24日电 (记者周舟)美国生物技术企业莫德纳公司24日宣布,已...
-
瑞德西韦临床试验结果4月公布
(首席记者姚常房)2月2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何志敏说,...
-
IgM抗体检测试剂盒研制成功
(记者郝金刚 通讯员杜鲁涛 李娟)近日,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王传新教授联合山东师范大学、潍坊康华生物技术...
-
烧柴燃煤做饭显著增加心肺疾病
本报讯 (记者付东红 通讯员吕筠)1月20日,华中科技大学邬堂春教授、北京大学李立明教授等合作...
-
高位截瘫患者“用意念”喝可乐
(记者郑纯胜 通讯员方序 邓国芳 来鑫萍)“握住,很棒,向自己的嘴巴移动,再往回...
-
巨噬细胞内含炎症“刹车”蛋白
本报讯 (通讯员张愉悦 记者程守勤)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陈琪教授课题组的一项研究发现,巨噬细...
-
用脉络学指引微血管病变防治
□本报记者 王潇雨 在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发生和进程中,微血管病变会极大阻碍临床疗效的提高。...
-
擦除可卡因成瘾记忆潜在靶标找到
(记者孙国根)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马兰教授和刘星副教授研究...
-
介入技术在肿瘤诊疗中趋热
本报讯 (记者王潇雨)“微创介入正在深入肿瘤的诊断、治疗中,尤其在治疗易出血的危险病例、获取化...
-
新研究有助防治神经性疼痛
据新华社北京1月6日电 神经性疼痛如不及时治疗,发展为慢性疼痛后会对患者生活质量...
-
疟原虫对青蒿素耐药机理获揭示
新华社柏林1月5日电 (记者田颖)青蒿素是现今治疗疟疾的重要药物,但有些疟原虫逐渐对它产生了耐药性。...
-
生殖衰老治疗研究获突破
(记者李哲)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林教授团队通过完全化学小分子的方法,...
-
新技术让染色体检查随时可做
记者毛旭 通讯员马婷婷 陈娟近日从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获悉,该院生殖医学中心团队在国内率...
-
多发性骨髓瘤精准分型有新思路
(特约记者杨萍 通讯员于姗姗)近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肿瘤中心血液科靳凤艳教授代表课题组在2019年美...
-
化疗药纳米化可提升治肝癌疗效
(特约记者周厚亮)近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联合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在肿瘤化疗药...
-
神经缺损治疗或不再“拆东墙补西墙”
(特约记者杨静)严重外伤患者的长段神经缺损一直是临床治疗难题,我国每年有数百万人因此肢体残疾、功能受...
-
腹主动脉瘤防治或有新路径
(特约记者周厚亮)日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张金盈教授团队在腹主动脉瘤发病机制研究方面取得...
-
腹主动脉瘤防治或有新路径
本报讯 (特约记者周厚亮)日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张金盈教授团队在腹主动脉瘤发病机...
-
新型纳米材料为放疗“双增敏”
(记者衣晓峰 特约记者李宴群)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秀玮教授团队与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孟宪伟等...
-
一原发性免疫缺陷病被发现
(记者孙国根 通讯员罗燕倩)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免疫科王晓川教授临床科研团队联合...
-
母-胎免疫耐受机制获揭示
(记者郝金刚 通讯员王厚江)近日,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检验医学中心毛海婷教授团队的原创研究论文《人胎盘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