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嵌玥
近年来,山东省在深化医改,特别是推动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方面不断探索创新,青岛市、潍坊市、济南市相继获批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城市,通过示范带动,走出深化医改的“齐鲁路径”,提升群众健康获得感。5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有关情况。
以点带面
迭代优化改革举措
山东省是人口大省、经济大省,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双过亿”,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三,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也有更高期待。山东省卫生健康委主任马立新表示,山东省认真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在认识上上下统一,在推广上因地制宜,在步伐上坚定不移,特别是以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为引领,以点带面,迭代优化改革举措,让更多改革成果惠及人民群众。
一是在完善机制上下功夫。山东省委、省政府将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列入重点工作,将改革成效纳入对市县高质量考核。卫生健康、医保、药监等相关部门建立协作会商机制,共同将医改政策和一些重点工作互通共享,把重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多数市实现市委常委牵头抓医改,市、县政府全面落实一位领导分管医疗、医保、医药工作。
二是在保障公益性上下功夫。政府认真落实办医责任,近5年,全省财政对公立医院补助投入年均增长25%。落实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分别落地824种、40类,价格显著下降。比如,人工耳蜗类耗材单套价格从平均20余万元降至5万元左右,降幅达75%。再以济南市历下区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用药为例,集采后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超60%。同时,实施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2024年调整2300余项,公立医院收入结构持续优化。此外,通过公立医院人员编制总量管理改革、薪酬制度改革等措施,保障公立医疗机构有效维护公益性。
三是在创新突破上下功夫。山东省出台50多项措施,从专科建设、人才培养、双向转诊等方面,支持济南、青岛、潍坊3个市深入实施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项目。如青岛市打造“区域内部资源整合﹢城市三级医院包联”的城市医疗集团模式,解决市域内医疗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问题;潍坊市突出健康管理,以“单病种群体管理”为核心,建立分级诊疗体系,解决群众就近就医问题;济南市搭建医联体监测平台,助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优化整合,有力提升了建设效能。
因地制宜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的重点是加快健全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济南市副市长任广锋介绍,该市建立了由市长任组长,8个主要部门组成的示范项目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示范项目实施,积极探索投入、价格、编制、薪酬、监管等方面的创新举措。
在投入方面,该市积极落实政府办医责任,财政近年来对公立医疗机构补助年均增长13.4%。在价格改革方面,自2022年以来,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4850项次,其中,提高体现技术劳务价值项目价格2004项次,降低检查检验项目价格2199项次,同时新增新技术项目167项。在监管方面,提升数智支撑能力,搭建医联体监测平台,实现对全市县域医共体建设运行、医用耗材使用等全程监测和管理。目前,全市公立医院运行状况进一步改善,患者个人卫生支出占比明显下降,药品耗材占比总体下降,医疗服务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
为保障医疗机构发展的可持续性,济南市根据公立医院床位数、服务量等因素,加大机构编制设置支持力度,实行动态调整、全面保障,重点加强儿科、精神卫生等薄弱学科的用人保障,满足公立医院用人需求。在薪酬制度改革方面,在落实“两个允许”政策基础上,按照分类施策原则,对全市公立医院的薪酬总量进行核定,对紧缺、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绩效工资给予单列保障,有效调动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聚焦群众看病就医需求,青岛市借助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新布局建设了10个攀峰学科、100个市级重点专科、50个县域重点专科和35个重大疾病专科联盟,推动专科均衡布局和服务上下同质。“针对承担公共卫生救治任务比较重的市传染病医院,我们将年补助标准提高到了5900万元。完善公立医院内部薪酬分配,提高了儿科、产科、急诊科、感染科等紧缺专业医师的薪酬水平,在发展均衡性上彰显公益性。”青岛市副市长赵燕说。
强基提能
“试验田”里结出硕果
寿光市是潍坊市代管的县级市,不仅是闻名全国的“菜篮子”,更是基层医改的“试验田”。寿光市委书记李鹏表示:“我们始终把守护群众健康摆在重要位置,因地制宜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全力落实潍坊市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工作任务,努力提高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
为推进“三医”协同高效发展,潍坊市创新建立了“三医”协同数据共享中心,以数智化驱动三明医改经验本土化,建设了公立医院运行监测、医保智能监管等18个应用场景,为全市特别是寿光市推进落实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寿光市在此基础上试点打造了“智慧健康地图”,从疾病种类、疾病分布、患者信息等多个维度,绘制出居民疾病谱,已据此跟踪病情和健康随访54.7万余人次。2024年底,寿光市根据随访情况,提前2周部署老年人流感疫苗接种,大幅降低发病率。
此外,寿光市大力提升综合医疗服务能力,激发医疗卫生队伍活力。开展名医、名科、名院“三名”工程建设,打造胸痛、卒中、创伤等6个诊疗中心和彩超、影像诊断、心电诊断3个“一张网”,实现上下级医疗资源开放共享;依托寿光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牵头组建的2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成省市级重点专科60个、基层专病中心15处,村卫生室全部实行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群众县域就诊率、基层诊疗量占比分别达到92.3%、77.4%;实施柔性引才新模式,成立由390多名在外医学专家组成的“寿光籍杏林专家联盟”,畅通高层次人才用编、入编“绿色通道”,近3年引进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医学人才80多名;建立“县管乡用、乡聘村用”灵活用人机制,将乡村医生工资、保险待遇纳入财政保障,聘用公费医学生、大学生乡村医生等充实基层队伍,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