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特约记者 喻文苏 通讯员 钟例君)近日,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出台《四川省“满意度提升年”行动实施方案》,在全省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开展患者满意度提升行动、员工满意度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利用1年时间,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改善就医环境,强化医患沟通,提升员工关怀与职业发展支持,营造患者信赖、员工幸福的医疗服务和工作氛围,实现患者满意度和员工满意度双提升。
患者满意度提升行动涉及19个方面,主要包括深化预约诊疗服务、落实“一次挂号管三天”、推广“先诊疗后付费”信用就医模式、推行“安心输液”服务举措、完善“一站式服务中心”、优化院内就诊流程、推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推广“互联网﹢护理服务”、推行“全院一张床”、探索提供陪诊服务、推进转诊中心建设、开展身心共治服务、实施患者全程管理服务等。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四川省二级、三级公立医院全部实行“一次挂号管三天”。面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的就诊患者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便民方式和信用就医结算方式,2025年底前,除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外,各市(州)30%的三级医院将试点该服务。全省推广“安心输液”服务,通过输液报警器等智能设备降低医疗风险。进一步扩大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范围,到2025年底,紧密型医联体内将实现全部项目互认,市域内医疗机构互认项目超200项。力争到2025年底,除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外,三级医院全面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鼓励医院与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合作,提供付费陪诊服务预约渠道,为有需求的老年患者、孕产妇以及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全程陪诊服务。
员工满意度提升行动涉及支持职业发展、优化工作环境、关注心理健康、保障薪酬福利、加强人文关怀、弘扬职业精神6个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开通职称晋升“绿色通道”,对业务水平高、综合素质强、患者满意度高的员工优先评定职称。科学安排诊疗护理班次,保障医务人员合理休息休假时间,避免其过度劳累。鼓励医院建设“医护减压中心”,定期为医务人员开展心理健康评估,疏解医务人员心理压力。合理确定并动态调整薪酬水平,注重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稳定收入和有效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