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503034","toptitle":"","toptitle_color":"","title":"北京发布中小学生“身心健康二十条”","title_color":"","subtitle":"","subtitle_color":"","crtime":"2025-05-20 07:55:25","condition":"来源:健康报","thumb": ""}
本报讯 (记者郭蕾)近日,北京市委教育科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身心健康二十条”),提出20项具体措施,突出学校、家庭和社会3个层面环境建设,关注同伴、师生和亲子三大关系的培育和优化。 “身心健康二十条”明确,要落实学生健康体...
  本报讯 (记者郭蕾)近日,北京市委教育科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身心健康二十条”),提出20项具体措施,突出学校、家庭和社会3个层面环境建设,关注同伴、师生和亲子三大关系的培育和优化。

  “身心健康二十条”明确,要落实学生健康体检制度,重点关注和预防近视、肥胖、脊柱侧弯等影响学生健康的问题。要健全学生身心健康分级就诊咨询机制,完善多渠道就诊服务体系,支持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开设儿科和心理门诊,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提供儿科和心理健康服务,加强区域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和学校卫生室(保健室)建设。鼓励精神科医师到区级心理辅导机构、学校担任健康顾问,发挥卫生健康副校长专业优势,加强学校身心健康工作专业指导。加大心理、学校卫生等专业人才培养力度,配齐配强专职心理教师、校医和保健教师。建好用好市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和服务基地,加强区级和学校心理辅导机构标准化建设。

  “身心健康二十条”要求,学校要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上好“能出汗”的体育课,丰富课间一刻钟和课后体育服务内容形式,开展全员体育比赛活动,提升学生心理韧性、抗挫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将身心健康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设置不同学段身心健康课程和实践活动,每年以喜闻乐见的方式面向师生和家长举办有益身心健康系列活动,在趣味互动中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完善学生成长档案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学校试点设立“成长导师”,对需要给予引导的学生制定支持方案,进行“一对一”帮扶指导。

  “身心健康二十条”提出,引导家长关注孩子身心健康,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合理安排膳食营养,保障孩子充足睡眠;建立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倡导家长每天与孩子“倾听一刻钟,活动一小时”,鼓励家长参加亲子运动会等活动,增加陪伴时间,提高陪伴质量;鼓励学生和家长共同开展“息屏行动”,减少对电子产品过度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