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特约记者 饶宇辉 通讯员 黄熙)近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局、省疾控局联合印发《广东省“精神卫生服务年”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实施方案》分两个阶段推进精神卫生服务扩体系、提能力、上水平,从8个方面明确重点任务。
8个方面重点任务包括:推进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增加优质医疗服务供给,促进优质资源下沉延伸,壮大专业人才队伍,强化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开展心理健康知识“五进”活动,用好“12356”统一心理援助热线,全面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在推进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方面,《实施方案》提出,积极创建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支持引导资源丰富、床位使用率不高的二级公立医院以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为主要转型发展方向,扩容城市精神卫生医疗服务资源;将精神卫生纳入卫生健康“百千万工程”,补齐县级服务能力短板。
在增加优质医疗服务供给方面,探索人工智能在心理健康领域拓展应用;推动精神、儿童专科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开设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门诊;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作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人群,优先签约、优先服务。
在促进优质资源下沉延伸方面,立足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湛茂、汕潮揭五大都市圈,探索建设精神卫生区域分中心,完善专科协作机制,辐射带动区域内心理、睡眠门诊和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建设;定期安排上级医院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医师到下级机构坐诊,构建精神卫生分级诊疗秩序。
在壮大专业人才队伍方面,通过强化医护人员培训等,充实医疗机构心理咨询力量;加强家庭医生团队相关人员培训,规范开展辖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优化支持政策,指导辖区医疗机构在内部编制匹配、薪酬待遇上对精神(心理)科医务人员酌情倾斜。
《实施方案》提出,2025年底前,消除30万以上人口县(市、区)公立精神科床位空白;临床心理门诊覆盖全部县(市、区),睡眠门诊覆盖21个市;各地妇幼保健机构儿童心理卫生门诊开设率达60%以上。2027年底前,精神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市级精神专科医院达到三级专科医院配置标准;各地妇幼保健机构儿童心理卫生门诊开设率达70%以上。在行动周期内,持续提升“12356”心理援助热线服务效能,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五进”(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医院)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