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陈传俊 方咏 特约记者 方萍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口腔医学中心口腔颌面外科陈传俊主任医师团队对一名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手术采用逆旋转迁徙设计、多术式叠加的正颌外科策略。近日,患者接受手术后顺利出院。
今年40岁的李先生,多年来一直被严重的睡眠呼吸障碍困扰。多导睡眠监测显示其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每小时睡眠期间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的次数)为66,达到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陈传俊介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患者夜间频繁憋醒、血氧饱和度下降。这种疾病不仅影响睡眠质量,还会引发多种严重的并发症,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等。
“大多数情况下,呼吸暂停的根源是气道狭窄、阻塞,多为牙颌面畸形导致。而李先生没有明显的牙颌畸形,考虑是多因素致病,比如肥胖。”陈传俊说,正颌外科手术可以移动颌面部的骨骼,扩大咽腔,改善上呼吸道的通气功能,尤其适用于治疗颌面骨骼畸形导致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结合李先生的病情,陈传俊团队经过研究讨论,决定采用数字化设计逆旋转迁徙骨骼的“三术联动”正颌外科策略,为李先生实施手术。
陈传俊表示,所谓“三术联动”,就是一次在患者颌面骨骼实施3个手术,即上颌骨LeFort截骨、下颌骨矢状截骨和颏迁徙,达到在三维空间上骨骼移动幅度的叠加效应,加上逆旋转移动颌面骨骼也能增大咽腔,从而最大程度实现上气道三维空间的拓展。
采用“三术联动”加逆旋转迁徙的“四措并举”策略治疗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术者技术要求高。为保障患者安全,团队制定了充分的预案。
在麻醉科、手术室团队保驾护航下,历时5个小时,陈传俊团队为李先生实施手术。术后,李先生的睡眠质量改善,夜间憋醒症状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