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医养结合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途径,其服务质量关系着众多老年人及其家庭的安心与幸福。为促进医养结合服务高质量发展,推动实现健康老龄化,不断增强老年人健康养老获得感,2024年底,国家卫生健康委等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医养结合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高度重视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指导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的相关机构切实强化质量安全管理意识和能力,推动解决影响服务质量的突出问题,为老年人提供规范、安全、优质的医养结合服务。
为深入探讨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质量的有效路径,汇聚各方智慧与经验,本版自今日起推出“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质量”专栏,持续宣传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期待您的关注与参与。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 迟蔚蔚 韩继平
山东省是全国目前唯一一个医养结合示范省。为提升医养结合服务水平,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山东省深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聚焦“能力强、服务优、发展好、让群众满意”,组织开展医养结合“四项行动”,即服务供给优化增量行动、服务水平提质增效行动、服务保障加力拓展行动、服务队伍培优赋能行动,进一步完善“医养结合管理体制领导有力、区域城乡发展均衡、医养服务优质多元”的工作格局,让医养结合服务实现从“有”到“优”的转变,全省医养结合服务可及性、老年群体认可度大幅提升。
优化服务供给
山东省大力发挥医养结合、康复、护理等专业医疗资源优势,引导支持医疗资源丰富地区的部分二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转型为康复医院、护理院,引导有条件的县(区)级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服务量不饱和的机构,延伸开展医养结合服务。
截至目前,全省两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达1125家,总床位数突破33万张,均居全国首位;全省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站)达312家,96%以上的县(市、区)至少设置1处安宁疗护病区,48%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提供安宁疗护服务,70%以上的医疗卫生机构可通过多种方式实现送医上门。
潍坊市积极推动“医办养”转型发展,引导一批二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发展为医养结合机构,重点收治高龄、重病、失能老年人。目前,该市已有13家二级医院转型为两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19家乡镇卫生院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先后有225家医疗卫生机构成立医养结合服务团队,开展上门巡诊、照护服务,累计服务重症、失能老年人370.9万人次。
提升服务水平
山东省推动医养结合机构通过“互联网﹢远程诊疗”,为入住老年人提供远程会诊、健康教育、远程门诊等服务,形成“机构—社区—居家”三级联动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大力发展“互联网﹢护理”等服务,省卫生健康委、省医保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提升居家护理服务质量的通知》,落实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政策,明确“符合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的人员,相关居家护理服务项目可按规定纳入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支付范围”。截至目前,全省574家医疗卫生机构的3.69万名护士累计为19.5万患者提供了“互联网﹢护理服务”服务。
此外,山东省成立医养结合机构高质量发展联盟,推动省内医养结合服务资源互补,提升服务质量。实施“五床联动”试点,在全省选取26个县(市、区)开展养老床位、医疗床位、家庭养老床位、家庭病床、安宁疗护床位等“五床联动”试点,实现一体化健康养老服务。全面落实异地长期护理保险待遇支付政策,支持将符合规定的治疗性康复、安宁疗护等项目按规定纳入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支付范围。目前,全省长期护理保险政策保障人数达5400万,待遇享受人数超过27万,在全省超过3000家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机构中,有近900家为医养结合机构。
泰安市深入打造“医养泰安·寿比泰山”康养服务品牌,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发展,全市医养结合机构入住率超过80%,94对养老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实现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济宁市汶上县探索“卫生院嵌入护理院”模式提升农村医养结合服务质量,以苑庄镇卫生院为试点,创新开展“1﹢3﹢6”服务模式,即建设1个智慧化医养结合呼叫中心,采取机构内集中服务、上门居家服务和敬老院巡诊3种服务方式,提供基本医疗、特色康复、中医颐养、专业护理等6方面服务。
拓展服务保障
山东省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在内部绩效分配时,向居家医疗、医养结合服务等工作完成较好的医务人员倾斜。针对新增的医养结合机构,实施建设贷款贴息政策,按不高于当年基准贷款利率的60%给予一次性贷款贴息。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类小微企业创办者,可按规定申领一次性创业补贴,并申请稳岗扩岗专项贷款,单户授信额度最高3000万元。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支持利用闲置商业、办公、工业、仓储等存量场所改建医养结合服务设施。支持单独建设认知障碍照护机构或专区,对新建认知障碍照护床位给予奖补。
随着医养结合工作的深入推进,研发并投入使用山东省医养健康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实现数据自动汇总、自动分析,提高数据服务的实时性、精准性和可靠性。目前,该系统已初步管理全省老年人2224万人,其中失能失智老年人154.1万人,纳入医养结合服务管理1857万人。
培优服务队伍
山东省支持学校设立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对连续招生两年及以上且每年招收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学生不少于40人的高等院校、中等职业,省级财政分别给予100万元、80万元的一次性奖补。在卫生系列护理专业高级职称评审时,可对医养结合机构中的护理人员单独分组、单独评审。
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受聘于医养结合机构,且符合《山东省基层卫生高级职称评审条件指导标准》要求的,可申报基层卫生高级职称。对与医养结合机构签订5年及以上劳动合同,从事养老护理、医疗、康复、社工等一线岗位工作满1年的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根据本科、专科、中职学历分别参照2万元、1.5万元、1万元的指导标准给予一次性入职奖补。对在医养结合机构中从事养老护理工作2年及以上,取得三级/高级工、二级/技师、一级/高级技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养老护理员、健康照护师(长期照护师),分别参照3000元、4000元、5000元的指导标准给予一次性技能等级奖补,有力激发队伍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