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503716","toptitle":"","toptitle_color":"","title":"北京密云:基层健康服务持续上新","title_color":"","subtitle":"","subtitle_color":"","crtime":"2025-06-19 08:44:27","condition":"来源:健康报","thumb": ""}
北京市密云区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副主任 王树有 近年来,在持续推进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的进程中,北京市密云区不断探索拓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功能,充分发挥政策先行的主动性,加强规划布局和机制突破创新,构建了具有密云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创新模式,基层医护人员通过业务提升逐渐成...
北京市密云区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副主任 王树有

  近年来,在持续推进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的进程中,北京市密云区不断探索拓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功能,充分发挥政策先行的主动性,加强规划布局和机制突破创新,构建了具有密云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创新模式,基层医护人员通过业务提升逐渐成长为技能全面的“健康守门人”,辖区居民看病就医的满意度显著提升。

因地制宜 探索惠民便民服务

  加强内涵建设,营造温馨就医环境,优化就医服务流程,是保障人民健康、增进民生福祉最直接、最现实的举措。2024年,密云区统筹支配市级资金1.2亿元用于基层能力提升,完善辖区内64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硬件条件,对诊室布局、就诊流程等重新规划建设,将急症、发病率高、诊治需求量大的疾病科室以及老年病科设置在低楼层,其他病种相近的门诊诊室集中在同一区域,极大改善了百姓就医体验。

  例如,密云区北庄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最大限度盘活现有医疗用房,将1221平方米用房升级改造为标准化诊疗区域,诊疗区内的健康小屋宽敞明亮,可为居民提供心电图诊断、骨密度检查、自测血压等免费健康检查服务。住院病房由原来的四人间改为双人间,增设助行扶手等助老服务设施。根据群众的就医需求,增设儿科、口腔科及失眠、健康体重管理、心理咨询等特色专科,将检验科、放射科及其他辅助科室集中设置,精心打磨每一处就医细节。

  在推进基础设施改造的同时,密云区紧扣群众就医需求,科学配置1226台新型诊疗设备,为基层临床诊断提供技术支撑和重要保障。在区域医疗次中心,引入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CT)设备和10套智能氧疗系统,输液单元扩容至原先的2.2倍容量,为辖区居民打造全天候医疗保障网络。通过深化高血压、糖尿病及骨质疏松等专病门诊建设,为辖区患者提供精准化诊疗服务。升级扩建后的血液净化中心可实现12位患者同时透析,创新设置健康宣教智能终端和家属等候区,切实破解部分区域透析患者“一床难求”的难题。

  人性化服务设施的配备也必不可少。冯家峪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整体墙面粉刷、更换防水结构等,实现“颜值”“服务”双提升。病房单元精心配置适老化坐式坐便器及防滑扶手,配备红外线感应节水洗手台,洗手液及常用纸巾等一应俱全。病房外公共区域采用全方位防滑设计和无障碍设施,改造后的淋浴间配有可调节淋浴座椅及紧急呼叫装置,为患者构建起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门诊大厅创新打造“一站式”便民服务导诊台,免费提供爱心雨伞、共享轮椅、老花镜、针线、一次性纸杯等多种便民用品,处处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设计,将人文关怀转化为可感知的温暖照护。

智慧赋能 基层医疗实现创新突破

  密云区将健康密云信息化平台建设列为2024年重要民生实事项目,通过实施区医共体软硬件改造升级、建设智慧急救系统、应用医学影像人工智能诊疗平台、应用AI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及业财融合一体化管理系统等,实现全区医疗卫生机构信息资源、数据管理的高度共享与集中利用。

  健康密云信息化平台初步运行后,居民可通过微信小程序查询医疗机构专家出诊情况、健康宣传知识等,线上完成挂号及检查预约、缴费及叫号、检验影像报告查询、门诊住院结算清单查询等服务。同时,患者以往就诊记录还可在医共体内医疗卫生机构间实现信息共享、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将看病手续烦琐、重复检查、排队缴费、就诊时间长等问题“一键”解决。

  信息化建设成果不仅体现在就诊流程上,在智慧急救、慢性病管理、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及远程诊疗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应用“智慧急救”系统,辖区患者可享受“上车即入院”的医疗服务,实现同步传输生命体征、车辆医疗视频等数据,消除了传统救治模式中救护车转运与医院救治信息脱节的弊端,将急救工作前移。应用医学影像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可对发病率较高、易漏诊误诊的疾病进行查缺补漏,同时大幅度缩短患者排队等候检查的时间。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慢性病管理,往往存在被动响应、管理粗放等问题。为破解这些难题,密云区探索建立了“人工智能﹢慢性病管理”新模式,选取1个家庭医生团队作为试点,为117名高血压患者配备居家智能血压计。该设备可直接将患者的血压测量数据实时上传至患者手机端和医院人工智能管理系统,实现医患共同监测和管理。若患者血压被监测到连续偏高,人工智能系统会自动识别并触发分级响应机制,分别向医生和患者发送提醒短信并发起呼叫,引起双方关注。这种新模式的推广可让高血压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