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503352","toptitle":"","toptitle_color":"","title":"“骏马精神”打造区域医疗新引擎","title_color":"","subtitle":"——探访内蒙古自治区首个中医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subtitle_color":"","crtime":"2025-06-04 08:46:32","condition":"来源:健康报","thumb": ""}
本报记者 孙韧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面积约为6.4万平方公里,靠近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口约为150万。过去,这里医疗卫生水平薄弱,很多患者都去宁夏看病。 2022年,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为输出医院,以巴彦淖尔市中医医院为依托医院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
本报记者 孙韧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面积约为6.4万平方公里,靠近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口约为150万。过去,这里医疗卫生水平薄弱,很多患者都去宁夏看病。

  2022年,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为输出医院,以巴彦淖尔市中医医院为依托医院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获批。2023年,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开始运营,成为内蒙古首个中医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启用介入导管室,开展冠脉造影日间手术,完成肿瘤微创介入,引入无痛气管镜技术……这里实现数个“零的突破”。2024年底,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新院区开诊。

  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执行院长杜琨表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就是要科学、合理、高效地利用优质医疗资源,最大限度发挥其效益。近日,记者来到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感受这里发生的变化。

区域诊疗服务可及性与优质性“双提升”

  近日,69岁的李先生笑盈盈地走进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肺病科诊室。他专门带来自己刚出版的新书,要送给北京专家祝勇,以感谢他的精心救治。

  李先生被支气管扩张折磨了近30年,病情严重时咯血,他一年需住院六七次,即便用很多高级抗生素也不见效。他求医多年,病情依然没有得到缓解。他在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肺病科接受治疗后,身体状况改善了不少,去年有精力完成了创作。

  祝勇来到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快3年了。祝勇回忆,他利用该院引入的无痛气管镜技术为李先生排出浓痰,并快速送检明确了感染菌。后续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让李先生的症状很快缓解。从以前走路喘不上气,到现在可以小跑500米,李先生的身体状态越来越好。

  “第一次来我们医院就诊吗?”“吃了药感觉怎么样?”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心病科主任邢文龙与患者交流着。在临床工作中,他坚持中西医结合,以冠心病治疗为核心,以心脏康复和心脏重症治疗为两翼,通过采用介入治疗手段,进一步提高心血管疾病治疗水平。在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他已经完成心血管复杂病变介入手术300余例。

  目前,北京中医医院累计向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派驻专家219人次,其中常驻专家28名。“随着优质医疗资源不断下沉,我市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谈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巴彦淖尔市卫生健康委主任段瑞敏表示,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针对肺病、心病、脑病等本地高发疾病组建跨学科专家团队,实现了区域诊疗服务可及性与优质性“双提升”。

  “截至2024年,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创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个、国家中医优势专科2个、自治区级中医优势专科12个,牵头组建10个自治区级中医专科联盟,专科建设质量实现跃升。同时,该院推进急危重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建设,建立5个多学科联合诊疗团队,进一步提升区域急危重症中西医结合救治能力。”段瑞敏说。

同质化、一体化,医院发展内涵持续深化

  从北京到内蒙古巴彦淖尔,北京专家身上展现了奋斗与拼搏的“骏马精神”。在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针灸、推拿、新医正骨科,主治医师张娜感慨,科室在北京专家的帮扶下变化很大。该科实行“双主任制”,北京专家姬旭是科室负责人。他在工作中兢兢业业,手把手带教让当地医生受益匪浅。

  “以前科室接诊的大多是颈肩腰腿痛患者,现在我们开展新技术,丰富治疗病种,进一步锻炼了中医思维,还培养了科研意识。”张娜说。

  据介绍,呼吸科、心血管科、皮肤科、针灸科等多学科的北京专家长期入驻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他们按照同质化、一体化发展思路,修订完善80余个医疗制度、流程,建立胸痛、脑梗死、呼吸困难、创伤多学科诊疗标准化操作流程。目前,该院已开展冠状动脉造影﹢支架置入术、永久起搏器植入术、金针透刺法等新技术、新项目33项。

  此外,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设立科技发展基金,开展临床科研培训系列讲座,强化科研建设,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资质;坚持高层次人才引进和骨干医师培养相结合,建立人才“交叉培养、共享互动、岗位锻炼”机制,推行院内师承等人才培养新模式。越来越多的年轻医生和张娜一样,在自身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感受到医院发展内涵的持续深化。

  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患者就医体验,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大力开展信息化建设。“我们上线互联网医院、医保移动支付等信息系统,开通微信和支付宝医保报销支付;按照北京中医医院标准完成信息系统改造升级,为实现两院全面同质化、一体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杜琨说。

  多名北京专家坦言,当地很多居民经济条件不好,要为他们精打细算。对此,该院全面深化改革,使门诊、住院次均费用逐年降低,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开展改善医疗服务专项行动,开设夜间门诊,新设71个专病专台门诊,设立门诊、住院、医保“一站式”服务中心,打造“暖心门诊”“党员先锋工作室”等。

发挥“榕树效应”,深化“造血”机制

  北京中医医院的院内制剂通过跨省调配,来到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实现了北京生产、异地使用。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皮肤科还在北京专家带动下,结合当地特点,推出一些特色中药制剂。

  “芩柏膏可以治疗银屑病,全蝎膏可以起到止痒的作用……”该院副院长张广中介绍。在诊室中,一名银屑病患者说,她的病情曾发展到生活无法自理的程度,是北京专家的治疗帮助她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上。据统计,2024年,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门诊中药处方量同比增长22.64个百分点,门诊中药饮片使用率同比增长18.16个百分点,出院患者中药饮片使用率同比增长23.56个百分点。

  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积极发挥“榕树效应”,与巴彦淖尔市蒙医医院、临河区第三人民医院以及临河区车站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西环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解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东环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先锋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医联体,将优质技术、人才、管理、文化下沉,开展远程会诊、教育培训、影像诊断、患者转运等,构建高效、高质量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以点带面带动巴彦淖尔市中医诊疗水平整体提高。

  该院夯实中医药文化阵地,开展“边疆草原健康巡诊”“百名专家百日义诊”“我为群众办实事”“中医中药健康早市”“健康地摊”“党员先锋岗”等送医送药送健康义诊活动300余次,派出医务人员2000余人次,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播普及。

  “打好基础,增强专科实力,我们致力于推广更多新技术。对于存在短板或尚未设立的科室,着手进行完善和发展。”杜琨表示,未来,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将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为契机,持续全面提升区域心血管疾病、脑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等的防治能力;立足内蒙古西部地区,将优质医疗服务辐射到周边省份和蒙古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