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503216","toptitle":"","toptitle_color":"","title":"议题审议中的“中国主张”","title_color":"","subtitle":"","subtitle_color":"","crtime":"2025-05-27 08:18:48","condition":"来源:健康报","thumb": ""}
□本报记者 杨世嘉 首席记者 姚常房 5月的日内瓦湖畔碧波荡漾,万国宫前各国旗帜迎风飘扬。5月19—27日,在为期9天的第78届世界卫生大会上,从传统医学到数智赋能,从《大流行协定》到全民健康覆盖……中国代表团以“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为核心理念,在众多议题中分享“中国...
□本报记者 杨世嘉
首席记者 姚常房

  5月的日内瓦湖畔碧波荡漾,万国宫前各国旗帜迎风飘扬。5月19—27日,在为期9天的第78届世界卫生大会上,从传统医学到数智赋能,从《大流行协定》到全民健康覆盖……中国代表团以“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为核心理念,在众多议题中分享“中国经验”、阐明“中国主张”,回应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切。

非传染性疾病防控——
发挥全球协调机制更大作用

  当今世界,非传染性疾病给各国医疗卫生体系带来持续挑战。加强全球协作、推动多部门参与防控,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诉求。

  在议题12“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全球协调机制(GCM/NCD)在世界卫生组织促进多利益攸关方参与防控非传染性疾病工作方面的作用:独立评估报告”和议题13.1“联大第三次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问题高级别会议政治宣言的后续行动”的审议中,中国代表团在发言中指出,中方愿与各国分享在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特别是在糖尿病防治、口腔卫生、精神卫生、宫颈癌防控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加强与国际社会合作,共同应对非传染性疾病带来的全球挑战。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我们将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战略纳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深入推进健康中国行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机制,并开展‘健康体重管理年’活动。”中国代表团表示,中方支持GCM/NCD在世卫组织促进多利益攸关方参与防控非传染性疾病工作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建议通过世卫组织的平台和机制,促进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希望GCM/NCD更加关注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在慢性病防控中的应用与推广,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卫生健康数字化能力。

实施传统医学战略——
中方将一如既往地提供技术支持

  本届世卫大会审议通过《2025—2034年全球传统医学战略草案》,希望在全世界普及安全、有效和以人为本的传统、补充和整合医学服务,促进所有人的健康和福祉。

  在关于传统医学战略议题审议现场,中国代表团表示,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已发展为中国卫生健康事业的显著优势。中医药不但融入中国卫生体系的各个层级,也传播到196个国家和地区,对促进初级卫生保健、推进全民健康覆盖发挥着积极作用。本届世界卫生大会,中方举办了传统医药主题边会,为各国搭建了对话与交流平台,促进经验互鉴共享。

  对此,中方呼吁各成员国支持并推动该战略的通过,并提出将一如既往地为世卫组织与各成员国提供技术支持,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力量。

促进全民健康覆盖——
支持初级卫生保健优先事项

  “初级卫生保健是全民健康覆盖的基石。”在议题13“全民健康覆盖”审议期间,中国代表团指出,中方支持加强初级卫生保健促进全民健康覆盖,同意世界卫生大会执委会确定的初级卫生保健优先事项,赞赏世卫组织的长期努力,并希望继续发挥组织合作和专业技术优势,支持各成员国加大对初级卫生保健的筹资、医疗资源分配的倾斜及信息技术的应用。

  中国始终努力推动初级卫生保健事业发展并取得了长足进步。在本届世界卫生大会上,中方专门举办“数字赋能初级卫生保健促进全民健康覆盖”主题边会,分享中国经验并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积极响应。

  “中方愿搭建更多交流平台,共享健康领域技术成果,共促初级卫生保健高质量发展。”中国代表团表示。

遏制微生物耐药——
支持更新全球行动计划

  当前,微生物耐药已成为各国政府和社会广泛关注的世界性问题。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气候变暖和人类行为方式的变化,微生物耐药治理更需要各国通力合作、增进交流、共促发展。

  “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微生物耐药治理工作,在国家层面建立了人类卫生、动物卫生、生态环境、科技等多部门的协作机制,是全球最早发布和实施遏制微生物耐药国家行动计划的国家之一。”在议题15“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审议中,中国代表团介绍,多年来,中国完善了医疗卫生、药品管理、生物安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实施了一系列技术标准和规范,健全了抗微生物药物使用和耐药监测体系,开展了多次国际交流合作。通过政府、行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中国遏制微生物耐药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抗微生物药物合理应用水平不断提高,耐药控制总体呈现良好态势,新型抗微生物药物研发取得积极成果。

  “中国支持世卫组织成员国与相关利益方、其他合作伙伴一起更新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全球行动计划,愿在耐药防控策略、技术标准制订、监测体系构建、新药新技术研发与转化等方面,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共同应对微生物耐药给人类带来的挑战。”中国代表团表示。

提升精神健康水平——
支持将社会联系作为公共卫生重点事项

  在有关精神健康的议题13.2审议环节,世卫组织秘书处向大会作精神健康和社会联系报告。中国代表团认为,精神健康与社会联系高度相关。消除社会孤立与孤独感、构建人人享有高质量社会联系的世界,对于提升精神健康水平和改善人民健康福祉至关重要。

  中国代表团指出,一直以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加强精神健康与社会联系的相关行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引领下,中国构建起多主体共同参与的综合管理机制,并将精神卫生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作为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统筹推进。

  中国代表团介绍,《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作为心理健康促进行动的重要一环,鼓励个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寻求人际支持。通过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心理健康服务与其他社区公共服务的有机集成与精准对接。针对独居、空巢和留守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开展探访关爱服务,推动社会共治精神健康良好格局的形成。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教活动,逐步消除社会歧视,减轻患者及家庭成员病耻感,营造包容的社会氛围。同时,加强精神障碍患者全生命周期关怀帮助、健康教育、功能训练、社会支持等,改善和提高患者社会适应与参与能力,促进康复患者回归和融入社会。

  在精神卫生备受关注的当下,中方表示,支持世卫组织秘书处推动将社会联系作为公共卫生重点事项予以优先考虑,愿与世界各国加强合作,共同解决更广泛的社会联系问题、应对相关精神健康挑战,为增进全球健康福祉而努力。

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明确健康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优先地位

  “当前,中国正大力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为推动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而努力,愿继续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在对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卫生问题的技术议题审议现场,中国代表团表示,实现卫生相关的可持续发展具体目标,应做好顶层战略设计,明确健康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优先地位;制定符合国情的卫生发展规划;对规划分阶段细化,评估进展、扎实推进;通过法律明确各级政府、政府不同部门等行为主体职责。

  中国代表团举例说,中国政府2016年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从国家战略出发,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提出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5项重点任务。2019年,该行动纲领细化出《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出台,把“将健康理念融入各项政策”和“建立健康影响评估制度”等纳入法律条文。中国每5年制定一个国民健康规划,细化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健康中国建设的目标任务。

  第78届世界卫生大会见证了全球卫生治理的“中国智慧”与“中国经验”。中国代表团表示,将以务实倡议和切实行动,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注入强劲动力。


记者手记

与中国同行,携手共创健康世界



□首席记者 姚常房
本报记者 杨世嘉

  5月19—27日,第78届世界卫生大会在距离中国北京8000多公里的瑞士日内瓦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国中应邀出席大会并在高级别欢迎仪式上致辞,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在一般性辩论中发言,受到热烈欢迎。中方高规格参加世卫大会,主动派出高级别出访团组,凸显了对此次世卫大会的重视程度,诚意满满。

  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密集活动,所到之处,都能引来不同国家投来的“信任微笑”,握手、畅谈、交换名片、主动追上来“取经”……中国靠自己的实力和负责任大国风范赢得了世界的信任,收获了越来越多的同行者。大家在深入沟通与交流中,携手共创健康世界。

  5年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3届世卫大会上呼吁各国携起手来,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国以实际行动坚定履行这一承诺。今年3月底,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时指出,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相信中国就是相信明天。

  在世卫大会上,我们看到,健康中国的朋友圈不断扩大。短短几天内,雷海潮会见了多国卫生部部长,就推进卫生健康多双边合作深入交换意见。有关国家卫生部部长高度赞赏中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成就,表示愿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对华合作,加强在世卫组织、金砖国家、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东盟等多边框架下协作。

  开放的中国向世界敞开怀抱,向相信中国的人敞开怀抱。中国不仅与多国共同主办了多场议题丰富的边会,中国代表团还全面、深度参与了世卫大会全程70余项议题审议。中国主办的边会,每一场都座无虚席,门口、过道的听会者也是摩肩接踵。凝聚各方共识、完善全球卫生治理体系的“中国智慧”,受到广泛赞誉,达成丰硕成果。

  在世卫大会上,立体而有力量的“中国经验”“中国声音”,收获了“Verygood”的称赞,不少国家希望获得更多机会学习借鉴“中国经验”。在“实施传统医学战略,促进全民健康覆盖”主题边会上,塞舌尔卫生部部长佩姬·维多对中医药充满期待,憧憬与中国继续开展传统医药合作。

  “中国在数字健康领域展现了全球领导力。近期访问中国时,我亲眼看到数字工具提升了医疗服务能力,尤其改善了农村地区的医疗服务可及性。”世卫组织西太平洋区域主任赛亚·皮乌卡拉道出了不少人的心声。

  有实力才有主动权,实力是靠一步步稳扎稳打干出来的。中国持续优化“健康成绩”,坚定不移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在变局中赢得主动,用实际行动一再向世界证明,健康中国不仅是概念,更有丰富内涵。在大会上,不少国家赞叹中国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持续向好的势头。2024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9岁,位居全球中高收入国家前列。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日内瓦时间5月23日的颁奖现场表示,在风雨飘摇的世界中,获奖者们的努力帮助人们获得更多健康。其中,来自中国的医生——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王华丽主任医师,因其在老年人卫生保健和健康促进领域作出的杰出贡献,被世卫组织授予2025年度“促进健康老龄化奖”。

  当下的中国,在国际规则制定中拥有越来越多话语权,在全球健康发展中占据主动地位,帮助更多国家争取发展权利,积极参与引领全球卫生健康治理,展现了负责任大国形象。经过3年多的艰苦谈判,备受期待的世卫组织《大流行协定》在本届大会上以协商一致的方式于日内瓦时间5月20日顺利通过,中国深度参与相关案文起草,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

  机遇共创,成果共享,这是中国始终秉持的一条逻辑。中国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人类进步的一边,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健康中国的发展,同样给世界各国带来实实在在的利好。60余年来,中国累计向全球77个国家和地区派遣援外医疗队员3万人次,诊治患者3亿人次。在新冠疫情期间,中国为全球提供了近5000亿份个人防护用品和23亿剂次疫苗。

  当前,由于单边主义和强权政治冲击,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面临重大挑战,世卫组织面临资金短缺等严重问题。只有各国坚定地携手并肩,才能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国的态度鲜明:愿与世卫组织一道,持续加强合作与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推动全球卫生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