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少杰 郭蕾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医保局等6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改革完善基层药品联动管理机制扩大基层药品种类的意见》,旨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用药需求。《意见》的出台基于什么样的现实背景?将对基层用药带来哪些改变?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研究机构、医疗机构的专家。
突出体现因地制宜
作为参与《意见》起草制定的专家之一,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吴浩表示,《意见》部署的各项措施,是针对长期以来基层用药难问题的全面解法,对扩展和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至关重要。
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慢性病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慢性病死亡人数占居民总死亡人数的比例超过80%,已成为威胁公众健康、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慢性病患者大多选择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相当一部分只是为了去拿药。
吴浩曾在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多年,深知基层用药面临的实际问题。“以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由于配备的药品种类、数量有限,无法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患者在基层开不到药,便会转到大医院就诊,这增加了他们的时间成本和经济负担,还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吴浩指出,《意见》明确扩大基层药品种类,确保患者在家门口就近拿到所需药品,可以让慢性病、常见病患者更便利地得到早期干预和治疗,增强他们用药的依从性,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健康寿命。
聚焦具体的政策部署,吴浩认为,《意见》出台的各项措施体现了求新务实。比如,由紧密型医联体牵头医院统筹确定紧密型医联体(包括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和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用药目录,紧密型医联体可作为整体研究确定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的品种数量,突破了长期以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目录受限的局面,基层药品扩充配备迎来“新天地”。此外,《意见》明确,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病用药不受“一品两规”限定,也充分考虑了此类患者用药受限的现实需求。
“我国幅员辽阔、城乡差距大,各地疾病谱也不尽相同。以县域紧密型医联体为单位统筹确定药品目录,可以兼顾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凸显了因地制宜。”吴浩介绍。
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副院长、医共体总药师单雪峰对此深有感触。他指出,此前当地调查显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配置率已经达到既往文件的要求,但依然存在实际使用率不高的情况,正是缘于基层药品目录的精准性不足、与上级医院的药品目录无法较好衔接。由紧密型医联体牵头医院统筹确定医联体内的用药目录并动态调整,可以有效实现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用药种类衔接,导向精准、直击要害。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高田田表示,山东省各县域医共体基于当地疾病谱和临床实际确定药品目录,确保了基层联动药品种类的规范扩展。截至目前,山东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药品的品种数量平均增加10%,与牵头医院药品重合率提升16.7%。随之而来的是,患者在医共体内上下转诊时用药衔接更加顺畅。
“因地制宜的施策理念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聚焦解决药品供应配送问题,《意见》提出鼓励依托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县域中心药房(共享中药房)。这里使用‘鼓励’,而不是强制性要求,是因为各地情况复杂,信息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不适合赶鸭子上架。《意见》提出,医联体建立缺药登记制度。该制度从地方经验上升到国家政策,则是基于其经验成熟、可操作性强。”吴浩说。
有效减轻患者负担
在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卫生技术评估研究部主任王海银看来,《意见》不只为破除基层用药难题提供了“施工图”,也为基层医疗服务降本增效算好了“经济账”。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报销水平高于二级、三级医院,患者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开到与二级、三级医院相衔接的慢性病药物,将有效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王海银介绍,以上海市为例,城镇职工在一级、二级、三级医院的看病报销比例分别为80%、75%、70%,结合2023年上海市数据,居民平均到医疗卫生机构就诊6.8次,次均门诊药费133.5元,而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还可享受门诊诊察费减免,慢性病患者若从在三级医院首诊转至在基层首诊,每人每年约节省药费330.78元。按全市约1100万家庭医生签约人数计算,慢性病患者到基层就诊累计可节约医疗费用约36.38亿元,这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还能提高医保资金的使用效率。
高田田表示,患者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拿不到药,便要舟车劳顿到大医院拿药,不仅会因医保报销比例低导致直接成本增加,还有交通费等支出。《意见》出台后,推动二级、三级医院用药目录中的慢性病、常见病药品向基层下沉,在让患者享受更高的医保报销比例的同时,还可以为患者节省相关支出。
“更重要的是,医联体内统一用药目录确保了患者在不同医疗机构间治疗的衔接性,随之将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从而带来更好的诊疗效果,为患者减少后续的医疗支出,持续造福广大患者。”王海银说。
确保药品供应及时
聚焦药品供应保障和短缺药预警处置问题,《意见》提出,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指导县域内相关单位(紧密型医联体牵头医院等),充分考虑药品供货周期和季节性、结构性用药需求的变化,以急(抢)救、慢性病、职业病、传染病用药和老年人、妇儿用药等为重点,及时对县域内基层用药需求计划进行汇总审核。
“因季节性变化导致的用药需求变化,通常发生得很突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储备能力有限,会导致一些紧急的断货状况。比如,突遇流感的大规模发生,用药需求激增,很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无法依靠自身去应对用药需求。通过对季节性药品的统一调配,可以及时防范化解药品短缺风险,还可以避免药品过期浪费,优化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单雪峰表示,此外,《意见》明确患者可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缺药登记。该举措可以满足患者个性化的用药需求,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种类不断完善,也是对紧密型医联体用药目录动态调整机制的有益补充。
保障基层规范用药
吴浩强调,改革要与改善同步。基层药品种类扩大后,如何保障合理用药、安全用药是下一步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比如,基层医生对一些专科用药欠缺应用经验,这就涉及医疗质量安全的问题,以县域为单位建立区域处方集中审核制度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王海银表示,通过区域处方集中审核和药师干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用药行为将更加规范。一些地区的试点研究已证明,基于医联体的处方审核机制能有效降低抗菌药物、注射剂和激素类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保证患者药品“用得对”。这不仅提高了用药安全性,还减少了药源性疾病和不良事件的发生,降低了由此带来的治疗成本。
作为临床药师,高田田深知基层药品供应保障的内涵绝不仅仅是加强基层药品的种类配备,让患者在家门口拿得到药,更重要的是让患者在买到药的同时把药用对。“《意见》提出,建立区域处方集中审核制度,鼓励药师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平台开展相应药学类服务项目。这不仅可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也会提升患者对基层医疗服务的信任度和满意度,有利于实现分级诊疗。”高田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