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蕾 特约记者 陈静 通讯员 王倩文
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古称“汀州”,地处福建省西部,是著名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红军故乡和红军长征主要出发地。这里“红医”历史底蕴深厚,存留有一大批红医遗址和红医事迹,被誉为共和国医学、药学、保健的“摇篮”。
时光荏苒,昔日星火燎原地,如今旧貌换新颜。在“红医精神”的指引下,一代代医疗卫生工作者齐心协力,闯出了基层卫生健康综合改革的新路子。长汀县自2021年被确定为全国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以来,不断提升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让老区群众的健康更有保障。
医疗服务升级可观可感
走进长汀县东后巷58号,一幢充满历史韵味的建筑映入眼帘,这里是中央苏区一所红军医院——福音医院的旧址。游览其中,百年前的手术室、病房、药房、显微镜、药碾子等,诉说着革命岁月的故事,记录了革命时期医疗卫生条件之艰苦。
“史料记载,福音医院是一所为红军服务的医院,1952年由长汀县政府收回,更名为福建省汀州医院。”长汀县卫生健康局副局长邱海仁介绍。
几张老照片,还原了72年前的福建省汀州医院。“那时医院仅有28名工作人员和30张床位。”邱海仁回忆道。
时代变迁,如今福建省汀州医院已经成为一家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被列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扩容建设单位。床位由最初的30张扩充到1000张,职工人数增长至890余人,有29个临床、医技科室,群众就医满意度位居省市前列。
近年来,随着医改深入和数字化医疗发展,医疗服务升级可观可感。一名住院患者的家属说,此前爱人手术住院,家属只能躺在病房外的铁皮椅子上休息。“如今,爱人再次住院,医院为患者家属准备了可以躺的长木椅,还有被褥枕头。”患者家属介绍,“此前,缴费要在收费处排长队,如今,自助缴费、线上支付十分方便。”
这是当地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的一个缩影。目前,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95家、编制床位数2803张、县级医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专家团队10支……一组组数据,是长汀县医疗卫生资源不断扩容的答案。
解决居民就医新问题
福音医院是“红医文化”的重要载体,更培养了涂通今、叶青山等一大批功勋卓著的“红色医生”。
涂通今,1914年生于长汀,幼时当过放牛娃。1932年,涂通今参加红军。“当时苏区急需医护人员,父亲被分到医院学看护。”涂通今的儿子涂西华介绍,“毕业后,父亲被推选到瑞金的红军卫生学校军医班学习深造。”后来,涂通今以军医身份多次参与前线作战,1934年随军从长汀县开始长征。“父亲曾回忆,长征路上的医疗救治条件十分艰苦,缺少医疗器械。但是再苦再累,医护人员对工作都不曾有丝毫马虎。”涂西华介绍。1951年,涂通今赴苏联留学,主攻神经外科,取得博士学位后归国。从昔日的放牛娃,到我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开拓者,涂通今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红医精神”。
如今的长汀,依旧重视医学人才培养。“近年来,长汀县医疗卫生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全县卫生健康系统核定编制数1569人。我们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广纳医疗卫生专业人才。”邱海仁介绍,“今年,我们为汀州医院定向培养本科生6名,引进人才2名;招聘大学生村医3名。同时通过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下派专家150人次,提高基层医师的诊疗水平。”
如今硝烟散去,随着长汀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看病就医的新问题逐渐显现。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是以一家县级医院为总院,带动基层卫生院协同发展,实现县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但是长汀地域面积大,且地处山区,人口分散,该模式在此并不适用。”长汀县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邱建平介绍,“过去,一些卫生院规模较小、服务能力较弱,村民觉得家门口瞧不好病,遇上小病也往县、市级医院跑。”
于是,长汀探索“总院﹢片区”模式的横向医共体,构建了“1﹢2﹢5﹢ 13﹢N”服务体系。“我们构建以1家总医院为‘中枢’、2家县级公立医院为‘龙头’、5个医疗卫生次中心为‘枢纽’、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支点’、290家村卫生室为‘网底’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卫生服务。”邱建平说。
得益于综合施策,长汀县多项医疗质量核心指标明显提升。据介绍,2023年度长汀县大部分考核指标位列全省、全市前列。比如,县域内就诊率达94.38%,基层诊疗量占比达71.27%。
记者手记
“红医精神”在长汀
诞生于战火之中的“红医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为健康中国、健康长汀建设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和道德滋养。记者看到,长汀以“红医精神”为引领,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开展医院“红医文化”建设。各医疗机构建设“红医文化”宣传阵地25处,成立红医服务团队200多个,开展宣讲活动60余场次。今年5月,“涂通今的一生”专题宣讲活动在长汀举行。
进入新时代,传承、发扬“红医精神”,为推动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谱写“红医精神”新篇章,应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