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嘉宾:贾伟平
内分泌代谢病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致力于糖尿病精准诊疗、预警筛查、发病机制的研究及防治工程管理。揭示了中国人糖尿病的遗传特征,构建“中国2型糖尿病遗传预警模型”;构建“降糖药物疗效的遗传预测模型”,指导个体化用药。领衔制定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首次纳入中医药治疗相关内容。
访谈人:从西医学视角看,您认为中医药的比较优势体现在什么地方?
贾伟平:在我看来,中医药的优势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中医药学历经几千年的发展,积累了对人体、疾病和药物的丰富认知,是潜力巨大的医药卫生资源。我们通过对天然药物的解析,对经方验方的深入挖掘、成果转化,或可产生一大批应用于临床的新药,造福患者。
二是中医药学运用整体观念和系统思维来指导实践,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强调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这些理念即使现在来看也非常先进,对于诊断和治疗疾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是中医药的“治未病”思想涵盖疾病防治的全过程,这与我们现在强调的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的理念不谋而合。除了治疗疾病,中医药在人体健康调养方面也有很丰富的手段,如药浴、药膳、艾灸、拔罐、太极拳、八段锦等。可以说,中医药在人体生命全周期健康管理中大有可为。
访谈人:您领衔制定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首次纳入中医药治疗相关内容,您能介绍一下这项工作吗?
贾伟平:此前,《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没有明确提到中医对于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2017年,我担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主持修订《中国2型糖尿病指南》。修定后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结合高质量循证医学依据,首次纳入符合证据级别要求的糖尿病与中医药治疗相关内容。
中医药的一些治疗方法能够被纳入2017年版指南,是因为我们采用循证医学研究方法,即开展随机、对照、双盲、多中心的临床研究。2017年版指南根据糖尿病分期,给患者推荐了不同的用药方案,给临床医生合理应用中医药提供了指导。其中,对于糖尿病前期、气阴两虚的患者,推荐生活方式干预和天芪降糖胶囊。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不同情况,给出不同用药建议:例如,对单独应用二甲双胍疗效不佳气阴两虚的患者,推荐津力达颗粒;对早中期肠道湿热的患者,推荐葛根芩连汤;对早中期肝胃郁热的患者,推荐大柴胡汤。针对并发症,2017年版指南推荐以复方丹参滴丸、芪明颗粒改善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我认为,类似上述具有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具有确切疗效的中药,应该在临床中得到广泛推广。
访谈人:《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22)》中首次增加“糖尿病的中医药防治”章节。您能介绍下这项工作的缘起和经过吗?
贾伟平:2018年,我国成立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办公室,我担任办公室主任。我们开展了大量针对基层糖尿病管理的调查,发现《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作为专业细分领域指南,很难到达县级以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非内分泌专科医生手中,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的全科医生。
基于这一现实问题,我们启动《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编制工作,首次增加“糖尿病的中医药防治”章节,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更新,明确了中医药对防治糖尿病的功效:一是中医药能协同控糖、改善症状;二是中医药可协助防治糖尿病并发症;三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针刺疗法,中医药有一定降糖、改善脂代谢和减重作用。
访谈人:目前的糖尿病研究工作,与中医药有合作的领域吗?
贾伟平:目前,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金标准是肾穿刺,但是很多患者比较排斥这种创伤性检查,所以很多时候医生只能依据患者的一些临床表现进行判断。在很多情况下,如果糖尿病肾病患者出现蛋白尿、高血压、水肿、肾功能指标改变等情况,往往提示病情已经进展到了比较严重的阶段。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不同疾病在不同阶段都会影响人的整体状态,会在脸色、口唇、声音、舌象、脉象等方面有所体现,诊断和治疗时要结合“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信息。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能不能结合中医四诊合参理念和现代检测方法,通过目诊仪、舌诊仪、脉诊仪等读取并分析患者眼白、眼底血管变化参数,以及舌象参数和脉诊参数,再配合肾病诊断的一些新标志物,以此来提高糖尿病肾病的诊断率?
西医在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方面没有很好的临床方法,迫切需要在降尿蛋白方面找到一种治疗效果明确的药物。有些患者会求助于中医,通过中医药的办法把尿蛋白降下来,如黄葵胶囊就是一个选择。但是如果要让这一药物在临床上得到更广泛应用,必须有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作支撑。目前,我牵头的“黄葵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显示黄葵胶囊用于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治疗时,具有降低蛋白尿、保护肾功能的疗效。
访谈人:在目前的糖尿病研究工作中,还有哪些前沿成果值得关注呢?
贾伟平:在生活中,我们观察到,猪虽然易胖,但不易得糖尿病,对饮食诱导的糖尿病有极强的抵抗力。我和贾伟教授研究团队研究发现,猪胆酸能够高效调控血糖平衡,具有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这一发现也是从中医药那里得到的启示。明代的《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猪胆主治消渴症(糖尿病症状)。那么,猪不得糖尿病是否跟猪胆有关?如果猪胆能帮助猪抵抗糖尿病,它能否作为治疗人类糖尿病的药物?它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的研究团队进行了深入探究,发现猪胆酸这一类胆汁酸有望成为糖尿病的潜在治疗药物。
猪胆酸的分子结构可作为后续进行结构修饰的药物研发基础。同时,由于猪胆酸代谢受到肠道菌群调控,通过肠道菌提高糖尿病患者猪胆酸的水平,也有望成为未来研究和药物开发的重点。
访谈人:怎样才能实现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呢?
贾伟平:要做到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学原理,首先,必须大胆借鉴、引进现代的科学技术。比如,在多学科交叉背景下,药物化学、病毒学、免疫学、药理学、信息科学等多学科技术在中医药作用机制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有助于促进对中医学科学内涵的现代化认识。
其次,要加强中医药交叉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强中医药学科与自然科学、现代科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学科的交融,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拓展中医药学科的创新发展。还要培养具有交叉学术背景的学科带头人,形成前瞻和原创的学科思想体系。
最后,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改革完善中医药等有关科研组织、验收和评价体系,同时完善对高校、科研机构、科研人员的长期稳定支持机制,创造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外部环境。
(本报记者 孙韧 整理)
【责任编辑:吴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