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杨世嘉 通讯员 鲁腾
简易门诊也称便民门诊,一般指医院为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长期开药、开具医学检验单、提供常规检查等医疗服务开设的门诊,首诊、病情不稳定患者不予接诊。虽有不少医院长期开设简易门诊,但日前有多家医院关停了简易门诊。这一关乎广大慢性病人群切身利益的门诊前景如何?有的医院为何将其取消?为此,近日记者前往几家医院进行了探访。
常设与回归:满足慢病患者诊疗需求
早上7时许,北京市延庆区医院东门旁的简易门诊外已有患者驻足等候。“在专科门诊开药得排队、挂号、问诊、缴费,一来二去得一两个小时,在这儿5分钟就能搞定。”家住延庆区井庄镇的许女士说,这间小小的便民诊室解决了家里老人用药的后顾之忧。
井庄镇距北京市延庆区医院有10多公里,5年来,许女士每个月都会来该院简易门诊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父亲开药。“镇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时开不出硝苯地平控释片,老人长期用药对药品的厂家、剂量有要求,所以要来大医院开药,这样用药更稳定。”许女士说。
该院15位出诊简易门诊医生除春节外,全年无休。“只要有患者来,我们就不停诊。”该院简易门诊医生、风湿免疫内科副主任医师祁艳萍说,为满足更多慢性病患者开药需求,简易门诊不设限号。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约1.9亿名老年人患有慢性病,且老年人患有一种及以上慢性病的比例高达75%。近年来,慢性病人群长期用药需求日益增长,令该院门诊部主任赵敏感触至深。
“为满足上班人群就医需求,简易门诊开诊时间已延长至每晚8时30分。目前,简易门诊平均日就诊人数超过120人次,高峰时可达180人次。”赵敏介绍,一方面,长期开设的简易门诊为广大慢性病患者用药提供了高效、便捷、稳定的途径;另一方面,简易门诊极大缓解了内科门诊就诊压力。
记者了解到,多家公立医院简易门诊的回归与慢性病患者需求不无关联。2023年,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曾发布消息称,不少患者通过政府热线表达他们希望尽快恢复简易门诊的诉求,该院于同年10月恢复简易门诊服务。为了方便慢性病患者开药、开具检查单,今年以来,河北省涿州市中医医院、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第八医院等均声明开设简易门诊。近来,四川、湖北、陕西、河南等省份的多地简易门诊迎来“回归”热潮。
暂停与取消:与功能定位相适配
记者了解到,多地医院常设、恢复简易门诊的同时,也有一些医院取消或暂停了简易门诊服务。
湖南省汨罗市人民医院2023年11月发布消息称,为响应国家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工作的要求,医院自2023年12月起取消简易门诊,建议仅开药的患者到村镇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药。今年2月,江苏省句容市人民医院结合患者在“方便门诊”取药后未能得到实际诊疗,部分血压、血糖等病情不稳定患者不便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和品种等情况,将“方便门诊”关停。
“简易门诊设立与否应符合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开药及一般性检查检验由社区机构承担更为合理。在推动分级诊疗的过程中,简易门诊在大型医院中越来越少将成为趋势,呼吁患者及其家属逐步转变传统就医模式和习惯。一般开药和检查,社区是能够满足的。”某三级医院暂停简易门诊服务后,该院门诊部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在流感高发时,避免院内交叉感染也是暂停简易门诊的又一考虑。
事实上,早在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就提出,三级医院要逐步减少普通门诊,分流慢性病患者。城市三级医院主要提供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和接收下级医院上转的疑难重症患者。县级医院主要提供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以及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和疑难复杂疾病向上转诊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主要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等提供治疗、康复、护理服务等。
“便民(简易)门诊关了就只能到医院挂号才能开药,挂号费高、排队时间长不说,主要怕挂不上。”日前,北京市朝阳区的邹大爷在零售药店买药后向记者表示,“花钱倒是小事,最担心的是不知道到哪里可以便捷开药”。
记者走访时发现,不少老年人在被问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备哪些条件、提供哪些服务时尽显疑惑。其中一些人不约而同地表示:如果社区开不出药该怎么办?
转型与升级:“多条腿走路”或成趋势
在北京中能建医院(原北京电力设备总厂职工医院)简易门诊,6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占门诊量85%以上。“老年人往往多种慢性病共存,综合治疗与用药相对复杂,‘多条腿’走路才能满足慢性病患者多元化就诊需求。”该院简易门诊负责人、治未病科副主任医师陈云辉介绍,近年来,该院将中医治未病与简易门诊服务深度融合,以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在简易门诊挂一个号只需 2元钱,不仅能开药,还能把其他病也看了。之前,专科门诊只给开奥美拉唑,但在这里,医生会根据饮食、睡眠、情绪、生活习惯等因素,用中成药搭配着西药一起为患者调理身体。”黄大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长年还有胃痛的不适,中医治未病与简易门诊服务融合让他赞不绝口。
据介绍,该院简易门诊日均诊疗量为120人次,其中仅开药的患者就占1/3。“西医简易门诊一般只开药,但许多慢性病老人伴有腰疼、腿疼、失眠、盗汗等不适,单纯开药难以满足一次性就诊需求。”陈云辉表示,中医辨证治疗等中医适宜技术的同时应用可为老年患者带来更多便利。
“首诊患者挂治未病科,待病情稳定后可在简易门诊固定开药,复诊患者需调整用药时由治未病专家一站式诊治,两种号都是2元钱。”在简易门诊工作8年来,陈云辉团队接诊的复诊患者比例越来越高。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政策和老年人多元社会保障日益完善,老年人长期慢性病诊疗与健康管理需求对简易门诊的服务内涵及模式提出更高要求。记者发现,全国多地医院在推进分级诊疗的过程中,将简易门诊转型升级,以此来满足慢性病人群的就医需求。
例如,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将简易门诊改为慢性病门诊,为各专业慢性病患者提供问诊开药、慢性病管理等服务;安徽省安庆市立医院将便民门诊转型升级为全科医学门诊,为患者提供挂一次号、看多个科的便利;四川省人民医院则以医疗分诊门诊替代简易门诊,在保留原服务的基础上,提供分析普通检查检验报告、开具部分特殊项目检查检验单等新增项目,让服务得以更好延续。
“下一步,将继续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不断拓展简易门诊服务领域、创新服务内涵,为慢性病患者提供更多实实在在的便利。”北京中能建医院门诊部主任张金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