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磊 段梦兰 杨世嘉
1月25日,2024年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是在全国疾控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推动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关于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后,首次召开的全国疾控工作会议。
与会代表们一致表示,会议为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制定了施工图和路线图,实现疾控事业跨越式发展的信心也愈发坚定。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接下来,将不折不扣狠抓落实,以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推动疾控体系现代化建设。
明晰疾控事业发展思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就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的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改革完善疾控体系的一系列新思想、新理论、新论断。
在2024年全国疾控工作会议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国家疾控局党组书记、局长王贺胜带领与会同志全面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疾控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
“再次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疾控事业发展相关重要论述进行了一次集中学习,获益匪浅。”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上海市疾控局局长张浩说,比如,在2020年6月2日举行的专家学者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是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维护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这是总书记对疾控体系地位和作用的明确定位。2020年2月在北京调研指导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全国疾控体系建设作为一项根本性建设来抓,加强各级防控人才、科研力量、立法等建设,推进疾控体系现代化。这是首次提出疾控体系现代化的时代命题。
多位与会代表表示,王贺胜局长在讲话中提到的正确认识和处理推动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四个重要关系(“稳”与“进”的关系,“公益”与“活力”的关系,“医”与“防”的关系,“量”与“质”的关系)令人印象至深。
“这四个关系是对如何实现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高度凝练。”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北京市疾控局局长曾晓芃说,比如,关于“医”与“防”的关系,讲话中明确指出医防融合要从医疗机构的疾病防控责任出发,从丰富服务内容、优化服务模式、督促责任落实等方面思考破题,推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成立公共卫生科,试点探索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等,都是医防融合的关键举措。“这回答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指明了工作方向,我们对下一步工作更有信心了。”曾晓芃说。
监测预警成绩亮眼
监测预警是传染病防控的关键。完善传染病防控长效机制、加强重点传染病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是2024年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过去的一年,各地疾控机构交出了传染病监测预警的亮眼成绩单。
2023年,河北省疾控系统积极推进省级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建设,强化传染病监测网络建设,全省传染病网络直报单位达3524家,实现省、市、县、乡四级全覆盖。山西省疾控系统常态化开展病例报告、发热门诊、病毒变异等多渠道监测,34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开展新冠病毒变异监测,20家哨点医院开展10余种病原监测,在1050所养老(福利)院和7134所中小学实施重点机构监测。陕西省疾控系统组织开展2023年全省法定报告质量督导考核,指导全省规范做好传染病信息网络报告等工作;积极推动集数据汇聚交换、传染病多渠道监测、视频会商等功能于一体的省级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建设项目落地实施。
“多病共防”也是令人瞩目的疾病防控关键词。广东省将猴痘、登革热、支原体肺炎、流感等重点疾病防控纳入省新冠感染防控指挥办例会事项;全面推进5个国家级和11个省级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推动落实“中国结核病防治三大行动”试点项目,在6个地市、7个县(区)等开展无结核社区创建、结核病关爱行动和结核病患者关爱基金项目;在全国率先实施防治生殖道衣原体感染试点项目;在病毒性肝炎感染率较高的农村地区(涉及57个县市、近2000万人口)开展目标人群筛查、规范诊治、疫苗接种等。
完善传染病防控长效机制,离不开技术引领、信息化支撑,也离不开应急人才队伍建设。近年来,河北省疾控系统推进市、县基层传染病应急处置小分队建设,扎实开展京津冀卫生应急综合演练、省级和市级应急队伍综合演练、鼠疫防控桌面演练等;累计举办培训1989期、演练1559次,参加人员达16.5万人次;组建1201支巡回医疗队、1543支卫生防疫队、265支卫生监督队伍,全力做好洪涝灾害卫生防疫工作。福建省疾控系统积极开展台风灾后疫情处置工作,指导各地全面落实灾后卫生防疫措施,组织开展医疗救治、疾病监测、爱国卫生运动、消毒消杀等,确保“灾后无大疫”。
在应急能力建设上,广东省疾控系统建立“1﹢4﹢N”演练体系,组织开展国家(广东)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类卫生应急队和各市传染病卫生应急队的大练兵、大比武;依托韶关市、汕尾市等四市疾控中心组织区域性培训演练;应急队坚持“一月一集训、一季一拉练”,市、县卫生应急队坚持以战促训、以战促学,为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做好人才保障。
足履实地,笃行不怠
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蓝图已经展开。与会代表们表示,新的一年,唯有狠抓落实,才能牢牢把握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
推动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队伍建设。“人的能力是核心。无论谋划得多好,最终还是需要人去落实。”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四川省疾控局党组书记、局长唐雪峰介绍,下一步将从人才的引进、培养、管理和使用、评价和激励等方面入手,建好疾控管理干部队伍、专家队伍、青年队伍。据了解,四川省依托省疾控中心、省公卫临床中心等建设公卫人才教育培训基地,持续提升疾控系统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调溯源、检验检测、应急处置能力。
江苏省将持续开展公共卫生骨干人才培养,支持南京医科大学联合省疾控中心申报公共卫生人才培训示范基地,继续开展省级现场流行病学培训、公共卫生检验技师骨干培训、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实验室生物安全人才培训等项目。
黑龙江省将加强疾控人才队伍建设列为2024年工作重点之一。据介绍,黑龙江省将积极推进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好人才培养项目,加大疾控机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力度,积极争取公共卫生医师处方权实施试点,加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科设置与人员管理,探索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定向培养。
今年1月,国家疾控局在浙江省温州市、甘肃省兰州新区启动医防协同融合试点工作。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副主任,浙江省疾控局党组书记、局长姚强表示,将继续在市域推动政府主导的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完善、医防融合和防控成效不断巩固,为全国医防融合工作打造先行先试的浙江样板。
加快推进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创新,各地不断探索更多有效路径。上海市将全面推进医疗机构疾控专员制度试点,进一步在全市范围开展试点,完善培训体系,组织编制疾控专员培训教材,探索医疗机构疾控专员管理制度、工作规范和评价指标体系。重庆市近期将陆续出台公立医院公共卫生履职情况与医院总体绩效、财政补偿挂钩制度,出台疾控机构向医疗机构派驻疾控监督员和公共卫生医师处方权两项工作的试点方案,完善工作机制。海南省将扩大疾控监督员试点范围,建立疾控、临床、监督一体化的会商协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