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487108","toptitle":"","toptitle_color":"","title":"这例“不起诉”传递积极信号","title_color":"","subtitle":"","subtitle_color":"","crtime":"2022-11-16 11:19:56","condition":"来源:健康报","thumb": ""}
□ 丁雪辉(律师) 3年前的一起校园霸凌案件,曾引发广泛关注。2019年,初二少年小蒋遭遇校园...
□ 丁雪辉(律师)

  3年前的一起校园霸凌案件,曾引发广泛关注。2019年,初二少年小蒋遭遇校园霸凌,被15人围殴后愤而刺伤3人。当地法院认为小蒋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一审判处其无罪。但当地检察院随后抗诉,认为小蒋可以向师长求助而未求助,应当以故意伤害罪追究其刑事责任。近日,小蒋一家等来了最终的结果:上级检察院认为,当地检察院的抗诉不当,决定撤回抗诉。

  刺伤校园霸凌者不被起诉的判例,不仅进一步表明了法律坚决反对校园霸凌的立场,更给了被欺凌者进行自我保护的勇气。从法律规定看,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的人,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复盘事发全过程,小蒋从打架的犯意和伤害行为的实施,都是被动、被迫的,属于典型的正当防卫。

  此事值得反思的是,从检察机关抗诉到小蒋最终被认定为无罪,前后历时两年多。羁押11个月加上案件迟迟未有定论,小蒋身心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人生轨迹也因此发生改变。梳理一下近些年影响较大的正当防卫案件不难发现,不少案件都经历了一个先“认定犯罪被起诉”,然后“认定正当防卫不构成犯罪”的转折。除了因为查清案件有一个调查取证的过程外,也与正当防卫在认定时往往比较困难和目前司法工作中存在一些困境有关。曾有检察机构以本土司法案例为样本研究发现,实践中往往具有要求防卫意图纯粹性的倾向,以及存在采用事后视角评价的现象。

  笔者认为,相关部门应当在分析近些年与正当防卫有关的热点案件的基础上,尽快梳理出司法实践中认定正当防卫困难的影响因素,并给出解决方案;同时,将现有的较典型的反校园霸凌类正当防卫案件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在全国推广,供具体承办人员参考和借鉴。希望在法律的庇护下,通过家庭、社会、学校等的共同努力,孩子们可以快乐健康地成长。

  本版文章不代表编辑部观点 投稿请发至mzpljk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