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龙杰(媒体人)
近期,北京协和医院连续召开11场评估会,邀请国内百名医学专家进行学科评估,以找准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这11场评估会说的都是问题,提的都是建议,甚至鼓励揭丑亮短,展现了百年协和“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精神。站在高起点上看高质量发展,11场评估会在更广的范围内带来了启迪。
当前,国内大大小小医院都在关注高质量发展。去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后,从国家到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和举措,推进相关工作落实。随着配套政策和财政投入落地,公立医院感受到了明显的压力,在思考如何起步、如何加速等问题。可以说,高质量发展为公立医院提供了一张新的“坐标图”,公立医院不仅要精准定位,更要规划好路线,从以往拼体量、争资源、划地盘的思路中走出来,彻彻底底实现“三个转变、三个提高”。
在新“坐标图”里,高质量发展的总体目标和要求明确,构建新体系、引领新趋势、提升新效能、激活新动力、建设新文化、坚持和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全面领导6个方面的工作织成了经纬,形成了强约束。将约束力转化为动力,不仅考验智慧,而且需要更强的使命感。多些“评估”,多些触及灵魂的讨论和认识,有助于推动内外部条件的同步改善,化解改革进程的阻力,也有助于扫除高质量发展的视野盲区。
我们是谁?我们将走向哪里?我们应该怎么走?百年协和在11场评估会上提出的这些问题,本质是将“自我革命”推向深入,也是对高质量发展的深刻破题。高质量发展涉及千头万绪的工作,其中不乏利益调整的“硬骨头”,容不得虚招。对医院而言,高质量发展不是攀比和走秀,而是进入新时代迈开的新步伐。对科室而言,高质量发展不单纯是谁能做更难的手术、谁能发表更多的论文,本质还在于谁能获得患者更多的点赞。
高质量发展不是一句口号,是需要实打实干出来的事业,有赖于医务人员积极参与、相关部门共同努力,也需要更多的渠道和窗口来收集和反馈意见。从“自我设问”走向“自我革命”,基于自身情况实事求是地确定任务和目标,锤炼真功夫、练就硬本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