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龙杰(媒体人)
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透露,我国将向全民免费提供新冠疫苗,推进疫苗接种主要动用医保基金滚存结余和财政资金,个人不用花一分钱。这项政策解除了人们对于费用负担的担忧,有利于保障疫苗有序接种,实现从重点人群向全人群的覆盖,从而建立起抵御病毒传播的免疫屏障。然而,政策要顺利推进,现实面临诸多挑战,未来还须采取更多配套措施。
首先,挑战来源于接种疫苗的总体开销巨大。早在此次重点人群实施免费接种前,一些地方已进行新冠疫苗紧急使用,对外披露的定价为200元一支。如果全民免费接种,叠加保障疫苗接种的人力、物力支出,费用将非常庞大。即便由医保和财政共同负担,压力也不少。针对疫苗开展一轮国家集采或谈判,在确保生产流程和质量的同时,降低疫苗采购成本,可能将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此前多轮国家集采和谈判工作已经证明,充分发挥医保的“团购”能力、深化部门的协同配合,能够大幅降低药品价格,实现药企、患者、医保基金乃至医疗机构的多赢。作为新冠疫苗生产和使用大国,通过产能和接种面扩大,推动疫苗价格下降,有坚实的立足点。
其次,挑战还来自于修法的紧迫性。我国《社会保险法》规定,应当由公共卫生负担的医疗费用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国家医保局去年公布的《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也明确,预防性疫苗等药品不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在国家法律和部门规章限制用途的情况下,医保基金用于负担新冠疫苗费用属于“突破”,要落地得更加名正言顺,亟须对上述法律法规进行修改或“打补丁”。
在我国全民基本医保制度的建立完善过程中,如何充分挖掘医保基金的潜能,在保治病的同时也能促健康,一直为社会所关注。以保障新冠疫苗接种为契机,拓宽医保基金尤其是结余资金、个人账户的使用范围,推动医保基金的使用向预防疾病稳步转向,应在修法中得到进一步的体现,从而为医保深化改革、释放更多红利找到下一个发力点。
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透露,我国将向全民免费提供新冠疫苗,推进疫苗接种主要动用医保基金滚存结余和财政资金,个人不用花一分钱。这项政策解除了人们对于费用负担的担忧,有利于保障疫苗有序接种,实现从重点人群向全人群的覆盖,从而建立起抵御病毒传播的免疫屏障。然而,政策要顺利推进,现实面临诸多挑战,未来还须采取更多配套措施。
首先,挑战来源于接种疫苗的总体开销巨大。早在此次重点人群实施免费接种前,一些地方已进行新冠疫苗紧急使用,对外披露的定价为200元一支。如果全民免费接种,叠加保障疫苗接种的人力、物力支出,费用将非常庞大。即便由医保和财政共同负担,压力也不少。针对疫苗开展一轮国家集采或谈判,在确保生产流程和质量的同时,降低疫苗采购成本,可能将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此前多轮国家集采和谈判工作已经证明,充分发挥医保的“团购”能力、深化部门的协同配合,能够大幅降低药品价格,实现药企、患者、医保基金乃至医疗机构的多赢。作为新冠疫苗生产和使用大国,通过产能和接种面扩大,推动疫苗价格下降,有坚实的立足点。
其次,挑战还来自于修法的紧迫性。我国《社会保险法》规定,应当由公共卫生负担的医疗费用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国家医保局去年公布的《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也明确,预防性疫苗等药品不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在国家法律和部门规章限制用途的情况下,医保基金用于负担新冠疫苗费用属于“突破”,要落地得更加名正言顺,亟须对上述法律法规进行修改或“打补丁”。
在我国全民基本医保制度的建立完善过程中,如何充分挖掘医保基金的潜能,在保治病的同时也能促健康,一直为社会所关注。以保障新冠疫苗接种为契机,拓宽医保基金尤其是结余资金、个人账户的使用范围,推动医保基金的使用向预防疾病稳步转向,应在修法中得到进一步的体现,从而为医保深化改革、释放更多红利找到下一个发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