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吴少杰 特约记者 叶利民
余泽英: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霞若傈僳族乡施坝村村医,扎根山村28年,曾在云南省2018年最美“健康守门人”评选活动中被评为“十佳乡村医生”;先后荣获全国“百姓满意的乡村医生”“云南好人”、云南省三八红旗手等称号;2024年,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海拔3400米的施坝村是一个偏远的傈僳族村落,距乡政府7公里。这里群山耸立,条件格外艰苦。全村有16个村民小组、1113名村民,村民大多分散居住在半山腰,出行只能靠徒步或骑摩托车。
余泽英从小就把乡亲们看病不便、因病致贫的难处看在眼里。1995年,余泽英从迪庆州卫校毕业后,回到生她养她的施坝村做起了乡村医生。“我要一辈子扎根乡村,尽最大努力为村民看好病,守护村民的健康。”这是余泽英最初的梦想,也成为她职业生涯的追求。
28年来,余泽英靠着一双脚奔波在去往各个村民小组的路上。最远的村民小组离村卫生室14公里,没有修公路的时候,她徒步过去单程要走上半天多。但这没有让余泽英畏惧,不管多远,只要村民有需要,她就会背起药箱出诊。
多年的村医生涯,让余泽英早已熟悉去往每个村民家的路,哪家要生孩子、哪家老人有什么病,她都了如指掌,成了村里的“活地图”、村民健康的“活档案”。无论是老人突发病症、小孩半夜感冒发烧,只要一个电话,余泽英随叫随到,把自己当成移动的乡村“120”。
近年来,经过易地搬迁,大部分村民搬到了山脚下的新农村集中居住,但还有不少人选择住在山上,时常需要余泽英出诊。76岁的陆奶奶和老伴因为不习惯山下的生活,又搬回了山上的老宅居住。陆奶奶家离村卫生室11公里,上下山路不便,有个头疼脑热的,余泽英就上门看诊。
3年前的一天,陆奶奶突然肚子疼,伴有呕吐。陆奶奶的儿子急忙下山来找余泽英,用摩托车载着余泽英回到家时天已经黑了。余泽英诊断陆奶奶得了肠梗阻,病情紧急,必须马上送到大医院抢救。她一路陪同将老人送到了州里的医院,帮老人办理了住院手续,这时已是第二天凌晨2点多。
霞若傈僳族乡曾是德钦县的特困乡,尽管余泽英平日里多是处理小伤口、清创缝合,治疗高血压、感冒、胃肠炎等疾病,收费只有几元、几十元,还是有村民经常赊欠。余泽英在大大小小的笔记本上记满了账,却从没开口要过一次。遇到家庭困难的村民,她总是先看病,从来没有因为村民交不起钱而延误治疗。
村医工作平凡而琐碎。余泽英为全村每个人都建立了健康档案。每天白天,她都要在村卫生室坐诊,平均每天接诊20人,最高峰时一天接诊了114人,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整理资料,非紧急的出诊也大多安排在晚上。
为了方便村民,余泽英组织16个村民小组建立了16个微信群,预防接种、健康体检等事宜都会在群里进行通知。她还摸清了每个村民小组里的有车户,对车辆的状况和车主的姓名、电话进行备注,让村民出门看病的时候,一个电话就能找到车。
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来,余泽英对签约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制定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提供针对性健康服务。如今,施坝村已基本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由家庭医生团队负责联系转诊治疗。
“医路”生涯,余泽英从一名美丽的傈僳族女孩变成了受人尊敬的邻家大姐。她把最好的年华献给了自己的家乡,把最多的陪伴留给了自己的患者。从医28年来,余泽英累计接诊近12万人次,出诊800多次。她始终坚守初心,为大山深处的群众送去健康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