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502868","toptitle":"","toptitle_color":"","title":"吉林:“工具书+云平台”双驱动 推动安全生产监管模式转型","title_color":"","subtitle":"","subtitle_color":"","crtime":"2025-05-14 17:20:15","condition":"来源:健康报网","thumb": ""}
针对医疗机构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利用近2年时间编写消防安全和后勤管理相关工作工具书——《医疗机构安全生产检查实务》,作为全系统安全生产培训及实务检查教材,并构建“线下教材+线上平台”融合体系,采用“工具书+云平台”双驱动模式,推动安全生产监管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助力医疗机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形成了可复制的吉林经验。

  针对医疗机构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利用近2年时间编写消防安全和后勤管理相关工作工具书——《医疗机构安全生产检查实务》,作为全系统安全生产培训及实务检查教材,并构建“线下教材+线上平台”融合体系,采用“工具书+云平台”双驱动模式,推动安全生产监管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助力医疗机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形成了可复制的吉林经验。


构建五位一体编撰体系


  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统一,以破解安全生产领域标准分散难执行、专业壁垒难突破、经验传承难落地三大痛点为抓手,系统构建专家智库支撑、风险靶向聚焦、内容多维创新、质量全程管控、实践试点验证五位协同编撰体系。

一是建设专家智库。组建“法律+临床+技术”复合型编纂团队,建立“周例会+月评估”制度,在编写过程中累计召开研讨分析会18次,集中各方面专家的智慧,拟定教材的架构、体例、内容及编纂风格。

二是聚焦风险靶向。医疗机构安全生产风险具有隐蔽性、复杂性和连锁性特征,吉林省卫生健康委从“人、机、环、管”四维视角,系统梳理风险点,重点聚焦消防设施设备未保持完好有效、超负荷用电、液氧站防爆墙不达标、放射科屏蔽设施破损、设备超期未检、特种设备操作等核心风险领域问题。

  三是创新多维内容。教材采用“理论+实践”双螺旋结构,既系统解读法律条款和标准规范,又通过模板指导实操。教材编制了14个消防方面和12个后勤保障方面监管流程图,包含隐患排查、应急处置、安全操作流程等,统一制定了值班记录、巡查记录、培训记录等16个制式模板。
  四是质量全程管控。吉林省卫生健康委构建“三审三校三反馈”机制,坚持专业性与普适性相统一、规范性与实操性相协调原则,通过“内部自检—部门联审—专家终核”三级递进审查,确保每项标准有法可依、每张图表有据可查、每处案例有事可证,累计修正技术偏差42处,吸收跨部门意见27条。

  五是实践试点验证。教材在吉林省人民医院、长春市中心医院等6家医疗机构开展3轮实践检验,优化检查要点42项。


营造多效应用工作生态


  成书之后,吉林省卫生健康委采取措施,发挥教材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指导效能,为全省医疗机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助力,形成了规范化培训、检查、整改和智能管理的工作体系。
  吉林省卫生健康委专门申请经费支持,将教材免费发放给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累计发放教材3000册,组织专家进行全省范围的解读和培训9次,培训人员包括医疗机构党政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消防、总务、基建、治安保卫部门负责人,特殊岗位工作人员以及相关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累计培训3200余人。
  吉林省卫生健康委以此为切入点,推动医疗机构建立定期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制度,主要领导每月、分管领导每周、科长每天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并通过单位自查、县级检查、市级抽查、省级督查的方式,进一步压实医疗机构主体责任,推动安全生产管理更加规范。
  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借助“医安云”安全生产智慧化管理平台,将562项检查细则、26张流程图、16个操作模板嵌入其中,实现标准数字化、流程可视化、管理智能化三重升级。目前,已在长春市、吉林市、梅河口市及部分省部属医疗机构开展智慧消防“医安云”试点,极大地提高了问题隐患排查整治质效,在部分县(市、区)形成了安全生产智能化管理“一张网”,为最终实现全省“一张网”奠定坚实基础。

  在《医疗机构安全生产检查实务》编纂完成的同时,吉林省卫生健康委还组织专家编纂了《医疗机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汇编》《吉林省卫生健康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医疗机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五个必须落实”检查标准(暂行)》,夯实卫生健康系统安全生产基础架构,形成了完整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制度体系、法规体系和管理体系,推动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提质增效。


  文:吉林省卫生健康委 王斌斌
  编辑:郭晓薇 王政清
  审核:万懿 王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