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503223","toptitle":"","toptitle_color":"","title":"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成功救治跨市求医患者","title_color":"","subtitle":"","subtitle_color":"","crtime":"2025-05-27 16:45:58","condition":"来源:健康报网","thumb": "image/20250527163156_42775.png"}
“快!去温江!”近日,一辆轿车在成渝高速上疾驰。坐在车后座的老李左手裹着厚厚的纱布,血迹隐约可见。老李的儿子紧握方向盘,“还有120公里”,车内的家属不时确认着导航距离,并不忘查看老李的伤情。车内气氛凝重,所有人都在担心同一个问题:这手指,还能恢复如初吗? ...

  “快!去温江!”近日,一辆轿车在成渝高速上疾驰。坐在车后座的老李左手裹着厚厚的纱布,血迹隐约可见。老李的儿子紧握方向盘,“还有120公里”,车内的家属不时确认着导航距离,并不忘查看老李的伤情。车内气氛凝重,所有人都在担心同一个问题:这手指,还能恢复如初吗?


  电锯声中的紧急呼救


  一天下午1点多,家住四川省内江市的57岁居民老李正在用电锯修剪精心培养的花木。突然,“咔嚓”一声,由于操作不当,锯齿划过左手手指,鲜血瞬间染红了附近的枝叶。

  接到通知后,老李的儿子立即赶回家中,开车将父亲送至家附近的乡镇卫生院。医生对伤口进行了缝合和包扎,但是受伤最严重的左手食指缺了一大块皮肤,当地不具备进一步处理的条件。


  从内江到温江的跨市急救


  从朋友处了解到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烧伤整形外科实力很强,老李的家属立即驱车从内江奔赴温江。
  下午4点多,老李带着渗血的纱布赶到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急救室,急诊医生立即联系烧伤整形外科医生谭晶洁进行会诊。谭晶洁小心翼翼地打开层层包裹的纱布,倒吸了一口气:老李食指有一处2厘米×4厘米大小的皮肤缺损,肌腱在血色中若隐若现,中指、无名指均有深深的伤口。“必须马上进行手术,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并覆盖外露组织,避免感染扩散,为下一步治疗奠定基础。”谭晶洁的话让家属心头一紧。

  于是,烧伤整形外科紧急为老李进行了手术。术中清除左手食指坏死组织后可见骨外露,医生随后实施了筋膜组织瓣成形术,以覆盖骨面及肌腱,避免发生坏死,并放置了负压引流管。


  精心培育植皮“土壤”


  老李的食指缺损部位需要进行植皮治疗,但是植皮需要一定的条件。“植皮就像种庄稼一样,‘土壤’要肥沃了,成功率才会高。”医生耐心为家属讲解着。

  等待植皮条件成熟的每一天,都是希望的积累。医护团队每天仔细观察创面变化,调整负压参数,耐心讲解护理要点。老李则像个听话的孩子,即使手指肿胀、疼痛,也一直坚持配合治疗。


  锦旗上的医患情


  过了4天,老李手部的创面终于长出健康的肉芽组织,植皮条件成熟了。植皮手术过程中,医生从老李上臂取下一层相同厚度的皮肤,铺在食指的创面上。
  植皮手术3天后,揭开负压装置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淡粉色的皮片已经稳稳长在了手指上,上臂的取皮区也干燥整洁,愈合情况良好。

  出院那天,老李特意让儿子定制了一面锦旗。把锦旗交到烧伤整形外科医护人员手中时,老李说:“‘跨市求医获痊愈’是事实,‘精湛医术’是敬意,最后这句……”他指着“无地域医者仁心护身心”几个字说:“这是你们半夜轻轻换药时,我看见的护士口罩上方那一双双带血丝却依然明亮的眼睛。”



  温暖背后的医者信念


  这场跨市急救的背后,是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烧伤整形外科团队“保住肢体功能优先”治疗理念的实践。“每一根手指都关乎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多花一分心思,患者就多一分希望。”烧伤整形外科主任陈思思说。从清创到植皮,从负压引流到康复指导,每个环节都凝聚着医护人员的精心呵护,他们用专业和温度,让受伤的手指重新焕发生机。

  在内江到温江的公路上,车轮驶过的不仅是上百公里距离,更是医患之间跨越地域的信任与温情。


  文图: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提供
  编辑:魏李培  王政清
  审核:万懿  王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