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122天的“生命闯关”后,胎龄仅23周零5天的超早产儿暖暖(化名)终于出院回家了,她是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温医大附一院”)救治的胎龄最小的超早产儿。
暖暖的妈妈今年35岁,一直梦想能有一个健康的宝宝,但孕育之路却并不平坦:2023年,她因宫内感染而流产;2024年初,她又因子宫机能不全导致孕中期流产。这次是暖暖妈妈第三次怀孕。在孕15周时,暖暖妈妈再一次出现宫颈机能不全,紧急接受了宫颈环扎术,后又相继出现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妊娠期肝损伤,保胎之路非常艰难。虽然医护团队和她本人一再小心维护,但是突发的胎膜早破还是让腹中的暖暖在孕23周+5天时提前出生了。
出生时,暖暖的皮肤薄如蝉翼,体重仅620克,全身只有一个成人手掌那么大。为了进一步治疗,暖暖住进了温医大附一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生命体征微弱、各器官发育极不成熟等因素,让暖暖的生存面临着巨大挑战。温医大附一院新生儿科副主任医师凌雅团队迅速为暖暖制定了个性化治疗方案,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儿科病区护士长黄小夏带领护理团队,24小时守护在暖暖身边,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由于肺部发育不成熟,呼吸成了暖暖需要攻克的首道难关。刚出生,医护团队就为她制定了精准的呼吸管理方案,不仅建立了有效的呼吸通道,还根据她的实时状况调整参数,确保其呼吸稳定。在经历了50天的气管插管、呼吸机治疗后,暖暖终于拔掉了插管,并逐渐脱离呼吸机支持,实现自主呼吸。
感染防控也是早产儿救治的重要环节。虽然NICU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但在治疗过程中,暖暖因多器官发育不全,多次出现感染、呼吸暂停等危急情况。幸运的是,在医护人员的细心呵护下,监护仪上原本微弱且不稳定的波形,一次次转为平稳,暖暖也一次次转危为安。由于暖暖无法正常喝奶,如何为她提供营养支持成了难题。一开始,医护人员只能通过脐静脉置管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为暖暖输送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在克服了消化道出血、肠道感染、肠道梗阻等重重困难后,医护人员精心把控、精密计算,让暖暖从一开始的禁食,逐渐成长到饮用正常奶量。
随着各项生理指标的稳定,暖暖终于迎来了与爸爸妈妈见面的日子。在出生20天后,温医大附一院护理团队还积极开展“袋鼠式”护理,让暖暖的父母也参与到暖暖的救治和康复中来。最终,暖暖顺利出院。
文图:卢家程 凌雅
编辑:郭晓薇 王政清
审核:万懿 王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