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506140","toptitle":"","toptitle_color":"","title":"外科药学微专业如何建","title_color":"","subtitle":"","subtitle_color":"","crtime":"2025-10-10 09:22:49","condition":"来源:健康报","thumb": ""}
□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乐群院区药学部主任、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临床医学院临床药学教研室主任 宋燕青 在医疗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外科治疗需要多学科深度协作,外科药学作为连接外科学与药学的关键桥梁,其重要性愈发凸显。这要求外科药师具备扎实的跨学科知识,为患者...
□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乐群院区药学部主任、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临床医学院临床药学教研室主任 宋燕青


  在医疗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外科治疗需要多学科深度协作,外科药学作为连接外科学与药学的关键桥梁,其重要性愈发凸显。这要求外科药师具备扎实的跨学科知识,为患者精准制定个性化药物治疗方案。然而,当前我国外科药学人才培养体系存在明显不足,难以满足临床需求,优化外科药学人才培养方法和路径的必要性日益显现。

  “微专业”建设是指在本科专业目录以外,围绕某个特定学术领域、研究方向或者核心素养,提炼开设的一组核心课程,是以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发展为中心的一种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随着人工智能(AI)、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智化手段逐渐渗透至教学领域,为外科药学微专业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方向,外科药学微专业建设可借助这一趋势,在教学模式、内容创新等方面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专业开设迎来发展契机

  近年来,国家及地方对微专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各地纷纷出台政策推动高校微专业课程发展,鼓励跨学科、跨学院开展微专业建设,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优化。2024年,吉林大学首次开设外科药学微专业,为该项工作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在临床实践中,外科药学贯穿外科诊疗的全过程。从术前药物评估和术中麻醉药物、止血药物、抗凝药物及血管活性药物等的合理使用与监测,到术后药物治疗方案制定,均需要具备外科药学知识的相关人员提供专业支持。有研究指出,不仅外科药师在围手术期药物管理中扮演独特且关键的角色,其他外科医务相关人员掌握外科药学知识也能显著提升诊疗效率。

  为培养具备跨学科视野与实践能力的外科药学复合型人才,外科药学微专业招生对象以医学、药学、护理学、麻醉学、临床医学及相关生命科学专业(如生物医学工程、公共卫生等)的本科生及研究生为主,同时面向对“外科药学”领域有浓厚兴趣、有志于从事或掌握外科药学工作内容的其他专业学生(如管理学、数据科学等),但要求其具备基础药学相关背景。

  在专业知识方面,学生需掌握外科学、药学、麻醉学等多学科知识,能够准确分析外科疾病与药物治疗的关系;在实践技能方面,学生要具备药物管理、方案制定、临床决策等实操能力;在沟通协作方面,学生要具备与医疗团队实现有效配合的能力,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用药指导;在科研创新方面,学生需具备探索新治疗方案的能力,以进一步推动学科发展。通过模块化教学设计,药学微专业课程针对性强化上述胜任力,有效提升药师将专业知识转化为临床决策的能力。

合理构建课程体系

  吉林大学外科药学微专业课程设置紧密结合临床需求,构建了涵盖多模块的课程体系,包括外科学基础、外科药事管理、麻醉学、外科护理学、外科药学、实践训练和科研能力培养等模块(见表1)。课程基于真实病例的药物启停时机、方案调整与多学科协作决策设置,采用便捷的线上授课方式,打造了智能化、个性化的课程内容,以全面提升学员的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

  在课程内容建设方面,学校建立了完善的知识图谱与跨课程知识图谱,整合外科学、外科护理学、麻醉学等多学科知识,将疾病诊断、药物作用、手术流程等知识点进行结构化关联,形成可视化知识网络。以阑尾炎疾病为例,知识图谱可关联其诊断标准、常用手术方式、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选择及使用注意事项等内容。跨课程知识图谱则打破课程模块界限,将不同课程中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深度融合,帮助学生建立系统性知识体系。如在药事管理课程中学习到的药品储存条件,与外科药学课程中特殊药物使用要求相关联,通过跨课程知识图谱展示其内在联系,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理解与应用。

  学校开发了基于AI的外科药学实践智能体,可模拟临床真实场景。学生可借助与智能体交互,进行药物治疗方案制定、用药咨询、不良反应处理等实践操作。智能体能够根据学生的操作过程,实时提供反馈与指导,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提升实践能力。例如,学生针对一位术后感染患者制定的抗菌药物治疗方案,智能体可从药物选择、剂量调整、用药疗程等方面进行评估,并给出优化建议,如同临床导师般进行一对一指导。

  此外,课程还引入了AI助教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AI助教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知识掌握情况和学习习惯,精准推送定制化的学习资料,如重点知识点讲解视频、针对性练习题等。在学生学习过程中,AI助教实时解答疑问,借助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理解学生问题,并提供准确、详细的答案。同时,AI助教还能对学生的作业、测试进行智能批改,系统分析学员的薄弱环节,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提供数据支持。

以岗位胜任力为培养核心

  岗位胜任力是外科药学微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核心能力,与岗位胜任力相对应的课程设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模块。一是外科学基础模块。通过学习掌握外科常见疾病诊断治疗原则、手术流程及围手术期管理要点,结合知识图谱中疾病与治疗的关联知识,培养学生对疾病的判断与分析能力,为后续药物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外科知识基础,对应岗位胜任力中的专业知识要求。

  二是外科药事管理模块。模块涉及基础的药品采购、储存、调配、使用等环节质量控制,学生借助知识图谱梳理药品管理流程中的关键知识点,提升学生在药品使用中对药品管理流程的了解,保障用药安全。课程注重提升学生的药事管理能力,加强对《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处方管理办法》《麻精药品管理制度》及药品集采涉及的外科常用药品管理规范等的学习,满足岗位胜任力中药物管理能力要求。

  三是麻醉学模块。模块聚焦麻醉药物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管理,学生通过AI实践智能体模拟麻醉药物使用场景,深入了解麻醉药物使用规则,提高围手术期药物把控能力,与麻醉医师协作保障患者安全,对应岗位胜任力中对围手术期药物使用的专业能力。

  四是外科护理学模块。该模块旨在培养学生与护理团队协作能力,熟悉术后护理要点与患者教育技巧。学生在AI助教的辅助下,学习与护士共同完成术后护理工作,掌握患者用药指导方法,提高沟通协作能力,符合岗位胜任力中沟通协作要求。

  五是外科药学模块。该模块全面涵盖外科常用药物知识,学生依据知识图谱中药物与疾病的关系,结合AI实践智能体的模拟训练,根据患者病情、身体状况等因素选择药物与治疗方案,并进行监测调整,实现岗位胜任力中药物治疗方案制定与优化的能力要求。

  为确保学生达到预期的岗位胜任力要求,外科药学微专业采用多元化、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具体包括理论知识考核、案例分析与报告、实践操作考核、科研能力评估、综合表现评价。由老师将各项考核结果按权重汇总,形成最终胜任力评价等级,确保全面、客观反映学生能力水平。

正视难点 积极应对

  一门新专业的开设少不了实践过程中的不断探索和尝试,专业课程开设至今,既迎来了机遇也面临着挑战,主要体现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整合、学生学习动力与管理等方面。

  外科药学微专业涉及多学科知识与数智化教学技术,对师资队伍要求极高。目前,同时具备多学科知识、临床经验和数智化教学能力的教师资源匮乏。应进一步加强校内教师培训进修,开展数智化教学技术培训课程,鼓励教师参加外科药学相关学术交流与专业培训,提升跨学科教学能力;积极引进校外临床专家和数智化教育领域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参与课程教学、实践指导与科研项目,丰富教学内容与实践经验。

  建设外科药学微专业需整合教材、教学设备、实践基地等大量资源,同时还要开发数智化教学资源,如知识图谱构建、AI智能体开发等。当前适合的教材较少,数智化教学资源开发难度大,教学设备与实践基地有待完善。高校可组织教师编写实用性教材,结合临床需求和数智化教学特点突出针对性;加大教学设备投入,建设智能化模拟手术室、临床药学实验室等教学场所;加强与医院、科技企业合作,建立稳定实践教学基地,共同开发数智化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机会和优质学习资源。

  学生来源于不同学校、年级、专业,教育背景复杂多样,学习基础与目标各异,存在学习动力不足、自主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等问题,混合式教学模式和数智化教学工具的应用也增加了教学管理难度。对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利用AI助教的数据分析功能,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激发其学习兴趣;加强学习指导与监督,定期检查学生学习进度与效果,及时反馈;建立完善教学管理制度,规范线上线下教学活动,保障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