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503519","toptitle":"","toptitle_color":"","title":"噬菌体或为帕金森病“元凶”","title_color":"","subtitle":"","subtitle_color":"","crtime":"2025-06-11 13:55:27","condition":"来源:健康报","thumb": ""}
大约90%的帕金森病病例为散发性,病因不明。近期,北京大学的科研人员通过研究揭示:长年便秘引起的肠道菌群噬菌体激增、农村环境噬菌体大量广泛分布,可能是便秘者及农村环境居住者帕金森病高发的原因。该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科学期刊《研究》(Research)。该论文...

  大约90%的帕金森病病例为散发性,病因不明。近期,北京大学的科研人员通过研究揭示:长年便秘引起的肠道菌群噬菌体激增、农村环境噬菌体大量广泛分布,可能是便秘者及农村环境居住者帕金森病高发的原因。该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科学期刊《研究》(Research)。该论文在世界范围内首次揭示噬菌体参与帕金森病发病。

  研究人员指出,及时排便、纠正便秘,农村旱厕改造及环卫优化等可能对预防帕金森病发挥作用。该研究同时为一种抗病毒、抗噬菌体药金刚烷胺(amantadine)的抗帕金森病药理机制,提供了新解释。

帕金森病是否由病毒诱发

  北京大学新体制长聘研究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郑瑞茂带领团队于2021年在《细胞死亡和分化》(Cell Death&Differentiation)杂志发表论文,揭示病毒与脑神经细胞及帕金森病发病可能存在密切关系。二代测序技术的诞生带来一种新的探索可能,即二代测序组织里的病毒信使核糖核酸(mRNA)也会被测序,并记录于测序原始数据。分析病毒基因表达和人类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即可揭示病毒是否扰乱人类基因,引发帕金森病。

  全球成规模的帕金森病患者脑黑质测序数据库,仅存于英国、瑞士、荷兰、美国4个国家。郑瑞茂团队与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信息学系周源研究员合作,获得了这些原始数据——含118例帕金森病患者脑黑质测序数据和111例健康人脑黑质测序对照数据。

  利用这些数据,该团队得到一个超出预期的发现:一种特殊的病毒噬菌体参与帕金森病发病,脑内噬菌体群可能是引发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重要病因。

噬菌体参与引发帕金森病

  噬菌体是寄生在细菌内部的一类病毒,也是地球上分布最多、最广泛的病毒。在充满细菌群落的地方,如旱厕、动物粪便、人类肠道等均存在大量噬菌体。

  研究团队发现,荷兰、英国、瑞士的帕金森病患者脑黑质二代测序数据库可检出病毒基因片段,这些病毒包括以肠道菌群为宿主的噬菌体。在畜牧业发达的荷兰,帕金森病患者脑内检出的噬菌体和其他病毒种类多于其他国家。

  基因表达相关性分析显示:在帕金森病患者脑内,噬菌体基因表达与帕金森病相关基因表达呈显著负相关。尽管噬菌体种类不同,但这些噬菌体均可影响帕金森病相关基因,包括多巴胺合成、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等功能相关的基因。

  这些分析揭示,噬菌体可能干扰脑黑质多巴胺神经元基因表达、抑制多巴胺生物合成、参与引发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增加帕金森病患病风险或引发帕金森病。

提出脑内噬菌体群新概念

  近年来,已有研究证实噬菌体可影响哺乳动物真核细胞功能,同时可穿过血脑屏障。金刚烷胺作为一种抗病毒药,在临床上也用于帕金森病治疗。研究表明,金刚烷胺具有抗噬菌体的作用,因此亦可能是通过抗噬菌体治疗帕金森病。该研究为金刚烷胺抗帕金森病机制,提供了新解释。

  基于以上发现,该研究首次提出脑内噬菌体群(Phagebiota)的概念,并提出新观点:噬菌体群对神经系统施加长期影响,可能是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重要原因。来自肠道及外环境的噬菌体群,可能长年与脑组织共生,并由此持续轻微抑制脑黑质多巴胺神经元功能,最终引发神经细胞凋亡,导致帕金森病。这可能是长年便秘、农村环境导致散发性帕金森病的重要原因。

  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人员可能为防治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新参考与新手段。

  该研究得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大学百人计划科研基金等支持。

  (本报记者王建影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