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AI)、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迎来了重大的挑战与改革机遇。医学教育历经百余年发展,从基础医学知识的积累、临床技能的强化到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医学教育体系逐步发展和成熟。然而,面对全球性健康挑战,以及科技对医疗行业深度渗透的新常态,医学教育迫切需要一场更加深刻和全面的革新。
□ 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北京大学医学教育研究所 王维民
医学教育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医学教育呈现出一条脉络清晰的发展路径。1910年,美国《弗莱克斯纳报告》的发布标志着现代医学教育的开始。医学教育在110余年中先后经历了3次重要变革:以科学为基础,以医学教育科学化、规范化为目标的第一代医学教育改革;以问题导向和课程整合为基础,倡导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和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第二代医学教育改革;以卫生系统为基础,以胜任力为导向,强调医教协同,重视信息技术应用和学生领导力培养,以及教育公平的第三代医学教育改革。
医学教育作为培养未来医学人才的关键领域,面临技术快速发展、人口结构变化、医疗保健政策调整以及气候变化对公共卫生的影响等诸多挑战,同时,还受到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医学教育发展不协调等因素的影响。
以往三代医学教育改革,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灌输式教学方法为主导、知识为导向等,逐步向以学生为中心、讨论式教学方法、胜任力导向转变,但依然不充分。以第三代医学教育改革为例,它依旧关注疾病,强调“为加强卫生系统而改革医学教育”,即使提出了“跨专业学习”的理念,但依旧是在教育机构内部以及卫生健康服务系统与教育系统内部的“自身成长”。
医学教育使用的教材内容滞后于医学科学进步,新兴学科与跨学科知识整合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及时获取前沿知识;在教育培养过程中,过度侧重知识考试,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实际操作等非认知领域的能力培养不充分;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不健全,教育实践偏重应试,忽视学生个性、兴趣和特长的培养,对学生内在学习动力的激发不足,限制了多元化人才的培养。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健康中国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强调坚持预防为主,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为构建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体系,为实现全民健康目标指明了方向。健康服务需求的提升,加快了医学教育发展的进程,也成就了医学教育范式转变的背景。得益于科技发展的赋能,以AI技术为代表的科技发展,加速了知识跨领域的融合发展,赋予了学科概念新内涵,大大推进了学科交叉融合。AI技术为医学知识的产生模式、传播方式带来便利和创新,更新了知识的获取渠道,也为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带来变革,将从根本上改变院校的基本构架。
医学教育将更适应健康需求变革
医学学科的发展和医学教育的进步,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使新一代医学教育改革进程加速,基于前三代医学教育改革的实践,第四代医学教育改革已经到来。第四代医学教育改革强调医学教育应当更关注人类健康,而不仅仅是疾病的治疗,同时,积极倡导跨学科、跨专业的交流与合作,充分采用AI技术,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健康问题。
如今,医疗服务不再局限于疾病的治疗,而是扩展到疾病预防、健康促进和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健康服务市场的不断发展,以及公众健康需求的增长,需要医学教育进行转变,不仅关注个体的生理健康,也要关注个体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和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并强化公共卫生服务和社区健康教育。
面对复杂疾病和多元化的健康需求以及医学科技的发展,医学教育将更加注重与其他学科的合作与交流,以跨界、交叉、融合为特征的跨学科、跨行业教育,将帮助医学生建立全局视野和培养多维度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成为具有全局视野和较高综合素质的医学人才。目前,我国在制定医学教育学科相关目录中已经凸显出这一趋势,出现了“医学+X”等医学交叉学科的发展态势。
如今,跨学科、跨专业乃至跨行业的整合,促进学习方式从记忆性学习、整合式学习向转化式学习转变,形成转化式课程体系。学生的学习方式从传统的先通过课堂讲授学习基础医学知识,随后在临床见习、实习阶段才开始接触患者,转变为从早期就开始接触临床病例。此过程不仅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情境相结合,实现了知识的即时转化,还通过分析各种临床现象和检查结果,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决策能力,通过文献查阅,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
医学教育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模拟技术、大数据、AI技术等新技术改革教学方式,为学习者提供更便捷的知识获取方式和更真实、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同时,教育更强调能力导向的实践,强调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领导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强调医学生对医疗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评价方式从单一的知识考核转向全面能力评估,包括临床技能、团队协作、伦理决策、沟通能力、科研创新等多维度。
医学教育改革亟待多方携手推进
面对新的医学教育改革,采用何种应对策略值得深入思考。
第四代医学教育改革源于前三代医学教育改革的演变和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强调面向人群的健康,强调学科领域的跨界、交叉和融合,强调广泛接纳AI技术。为此,需要加强对第四代医学教育内涵的深入研究,明确其改革的目标与构架,制定前瞻性的医学教育战略发展规划。政府部门对医学教育应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通过优化机制,鼓励医疗机构与教育机构协同与合作,提升临床教学质量,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医学教育改革提供法律支撑,同时,建立健全医学教育质量监管体系,确保改革措施得以有效执行。
医学院校应进一步优化组织体系与结构,创新相关管理制度,设立跨学科研究中心或学院,建立有效的医学院校组织架构,以促进知识的交叉与创新;构建规范、科学、高效的组织结构,便于资源的迅速调配,以及项目团队的组建和动态调整,以适应迅速变化的科研与教育需求;引入更加灵活的人事、科研、教学管理等制度,建立多元化的师资队伍培养和发展体系;调整科研评价体系,重视对团队合作、跨学科成果和社会影响力的评价,并鼓励科研成果转化。
医学从疾病治疗扩展至预防、康复和健康管理,医学生培养需要强调其作为健康守护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对公众健康的贡献。医学教育应打破传统学科壁垒,鼓励医学与信息技术、生物科学、社会科学、心理学等交叉融合,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跨界、交叉、融合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趋势,围绕这一趋势构建新的课程体系迫在眉睫。
为了适应迅速变化的医疗环境和医学教育内容的不断更新,医学院校应与时俱进地设计培养方案,纳入新的健康与疾病知识、医疗技术和研究进展,以及跨文化交流和全球卫生等内容,以培养学生的适应性和前瞻性,同时,加强床旁教学、临床实习,借助模拟病例、虚拟现实手术等强化实践教学。另外,AI技术的迅速普及,促使我们要广泛接纳和学习AI技术,加强智慧校园建设,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学习资源和进度规划。
明确第四代医学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与实践路径,更新医学教育管理者和广大师生的观念,做好积极应对,这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乃至实现全球健康和教育公平的重要环节。期待全社会共同携手,积极拥抱并推动第四代医学教育改革,为构建更加公平、高效、人性化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