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榆林医院执行院长 佘军军

图为佘军军教授(左一)带领团队为90岁患者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
“高水平的医疗服务需求旺,‘国家队’医院树榜样,群众的急难愁盼挂在心上……”朗朗上口的陕北说书是对陕西省榆林市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情况的诠释。
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是实现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重要民生工程。“大病重病在省里就能解决,一般疾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在乡镇、村里解决”,始终是深化医改的重要目标。打造高质量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是国家赋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榆林医院(以下简称榆林医院)的重要使命。
形成“4﹢2﹢N”模式
榆林市是陕甘宁蒙晋五省区接壤区域的中心城市,能源资源丰富,但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边远山区仍有大量群众就医困难。受气候、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影响,当地肿瘤、心血管疾病、肾脏病和骨病等的发病率持续升高,部分疾病患者转外就医率高达80%以上,患者跨区域就医问题较为突出。
榆林医院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西安交大一附院)为输出医院、榆林市第二医院为依托医院,根据“一次规划、分期建设、整体接管、分院模式”的方针联合共建,按照“地方政府真支持、输出医院真心干、依托医院真融合”的要求,在现代化医院管理、学科建设、高素质人才引进与培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成效显著。
2023年8月23日,西安交大一附院党委选派笔者带领团队入驻榆林医院,全体工作人员勠力同心,开启榆林医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西安交大一附院50余名管理、医疗、医技、护理骨干常驻榆林市,其中副高及以上职称占比40%,博士占比28%。截至目前,柔性引进指导工作专家1200余人次。
西安交大一附院针对榆林市发病率高、外转就医集中的病种,全面平移输出医院临床、教学、科研、管理模式,推动榆林医院形成“4﹢2﹢N”模式,即着力打造榆林医院“四中心二平台”(心脏中心、肿瘤中心、肾病中心、骨病中心,手术平台、诊断平台),提升疑难危重症诊治能力;与此同时,逐步覆盖神经科、妇产科、儿科、重症医学科等科室,形成同质化、一体化发展格局,旨在打造“立足榆林、辐射西北、面向全国”的一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提升辐射区域公众就医获得感。
开展270余项新技术
以往,榆林市方圆300公里内没有开设心脏与血管外科的医疗单元。经过审慎调研和筹划,榆林医院于2023年9月14日开设介入血管外科和心血管外科,填补区域内学科建设空白,切实解决当地群众求医路程远、复诊不方便等问题。
73岁的患者赵爷爷患有脑梗死、高血压,CT检查发现其右髂动脉有一巨大假性动脉瘤合并右侧髂内动脉瘤,随时有破裂风险,危及生命。榆林医院介入血管外科刘建林教授团队接诊患者后,综合评估认为若采用外科开 刀手术切除动脉瘤,修复或人工血管置换髂动脉,手术风险极高;若采用常规介入方法用覆膜支架隔绝假性动脉瘤,对于髂总动脉开口直径与髂外动脉直径相差较大的患者,发生内漏的概率很高,从而导致手术失败。最终,刘建林教授团队决定采用球囊扩张支架可变径技术为患者治疗。手术顺利完成。
术后造影显示,变径后的覆膜支架位置准确,完全覆盖患者右侧髂总动脉假性动脉瘤破口及右侧髂内动脉开口,无内漏发生。术后赵爷爷生命体征平稳,两天后痊愈出院。经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科技查新,该手术在全球尚属首例。
此外,榆林医院还开展了许多新技术。笔者带领榆林医院胃肠外科团队持续开展了一系列针对危重、高龄胃肠道肿瘤患者,以及复杂、疑难胃肠道肿瘤患者的诊疗技术,包括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腹腔镜手术等;消化内科和水祥教授团队开展胃肠道复杂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等;泌尿外科吴开杰教授团队完成达芬奇机器人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越来越多的疑难杂症患者在榆林医院得到救治,榆林医院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也得到提升,现已开展国内外新技术270余项,有效填补了区域医疗空白,区域转外就医率降低了99%;来院就医异地患者数量增加了48.1%,覆盖陕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甘肃省、山东省等23个省份。
与此同时,榆林医院强化手术平台建设,引进达芬奇手术机器人、骨科导航手术机器人等高精尖设备;积极推行日间手术、舒适化诊疗、5G远程医疗、多学科联合诊疗(MDT)等,自今年3月以来,日间手术量同比增长近14倍;同时,医院通过开设肿瘤早筛门诊、不孕不育门诊、垂体专病门诊、麻醉科门诊,建立肿瘤日间化疗病房,开展周日胃肠镜检查服务等方式,不断提高榆林医院医疗服务水平,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
随着学科建设不断加强,榆林医院开展了一系列高质量的国内外学术活动,邀请业内同仁交流国内外临床最新前沿内容,分享临床经验,共同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榆林医院成功举办多场次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举办首届临床新进展国际讲坛,邀请美国、加拿大、英国等9国专家,围绕妇产科、微创外科、胃肠外科、急诊重症、肿瘤学等领域的先进诊疗技术和前沿发展理念进行全面交流;举办首届陕甘宁蒙晋胃肠道肿瘤学术研讨会,搭建高水平的胃肠道肿瘤规范化诊疗研讨平台;承办中蒙俄医院管理国际论坛,与会嘉宾共同探索医院管理新思路、新方法、新路径。
此外,榆林医院还通过组织MDT,开展国际远程会诊,提高医务人员复杂疑难疾病诊疗水平;开展手术直播周活动,将高质量、高水准、先进的手术技术进行全方位、全流程示范;举办10期大家名医讲坛和50余期科研与学术讲座,进一步提升医务人员科研能力与水平;开展5G远程超声、影像、病理、胃肠镜检查等诊疗服务,实现了“西安交大一附院(国家医学中心)—榆林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区域内县医院”远程5G诊疗全覆盖;组织系列义诊公益活动,使优质医疗资源辐射范围更广。
人才培养是强学科的重要举措之一。榆林医院启动青年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在首批158名学员中,已有33名学员获得硕士或博士同等学力,累计选派149名学员到西安交大一附院学习、参加培训,涵盖医疗、医技、护理、管理、科研人员。
当下,榆林医院的建设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我们将发扬西安交通大学的“西迁精神”,秉承高起点建设、高水平运营、高质量发展、高产出辐射的发展思路,以专业化、规范化、人性化、科学化、智慧化的管理体系,以管理理念领先、学科建设领先、服务水平领先为目标,办成群众放心、同行认可、政府满意、医教研全面发展的高品质医院,着力提升区域医疗技术水平,打造医疗服务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