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报网 > 医生频道
-
曾因明:痴心麻醉勇追梦
他创办了中国第一个麻醉学本科专业,30年来,为麻醉学科发展倾尽全力;从医从教,50多年在大学里传道授业解惑,是国内麻醉学界能把大家
-
节假日加班,不过是良心与责任驱使
刚刚过去的双节长假,人们或陶醉旅途美景,或在家享受天伦之乐时,而在天津市人民医院却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忙碌而充实地工作着。对他们
-
常洪波:放心不下我的患者
当医生的,最希望看到的是患者解除病痛走出医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四师一牧场挂职援建医生常洪波已在昆仑山下的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工作
-
季红:“你希望提高,我倾力而为”
眼前的季红,中等个头,目光坚定,语速飞快,将近一年的高原工作生活经历已让她的面色抹上了特有的高原红。2016年7月,作为山东省千佛
-
放疗物理师更需“匠心”灵魂
早上8点不到,王峻峰就来到医院,今天是周末,他可以利用设备的空闲时间调试他的研究:放疗中提示病人调整呼吸的头戴视频眼镜。他说,
-
我眼中的美国医学院校
2017年暑假期间,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医学中心共同组织了UCLA医学中心交流访问项目,7月8日~22日,来自北
-
医学前辈对新生有话说
编者按:9月又是一年开学季,又一批新生踏进医学院的大门或是初入医院走进临床。我们节选了北京大学副校长、医学部主任詹启敏,中国医
-
尹贻明:一个踏实的医生
从医35年,尹贻明从没有在病人及其家属面前发过脾气,偶尔遇到无法理喻的事情,他也只是把笑容堆起,想着法儿让对方把话听进去;唯有遇
-
医生给人以健康 更享受双重乐趣
1989年9月由原国家教委选派,我到法国巴黎留学,先在 Institute Gustave Roussy (法国国家肿瘤研究所)肝胆外科进修,1992年9月转
-
耿庆山:人文关怀应成为从医者职业信仰
对话背景:今年10月,国内心血管领域规模最大的学术会议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将在北京举行,医学人文论坛是会议的一个亮点。今年是医学
-
曾宪玉:快复病人慢问诊
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是国家重点科室,拥有湖北省最大的门诊量。该科门诊副主任、主任医师曾宪玉自2015年9月以来,建立了曾医生病患群
-
援藏医生:我们准备好了,出发!
近日,北京大学医学部第三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员欢送会在京召开,北京大学附属医院第三批援藏医疗队员21人集结完毕,准备出征。 组团
-
谢玲女:造口护理,用技更用心
28年前,18岁的谢玲女护校毕业,被分配到浙江省肿瘤医院,留在了被戏称为出口公司的大肠泌尿外科。 每天和肠子、膀胱等消化排泄器官
-
丛海波:医海无垠勤作舟
他身处山东文登小城,却创造了世界首例奇迹;他没有太高的学历,却两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8次荣获省部级科技奖项;他中医学徒出身,
-
超声科医生小白的故事
在医院这个大家庭里,超声科的岗位实在不起眼儿。躺下肚子露出来鼓肚子这样的话每天要重复无数遍,手握小小的探头,时刻重复扫描的动作
-
医生的三件宝
医生这个职业需要比其他行业付出更多,这是不争的事实。一个医生从走进医学院校,到成长、成熟,精湛技艺,需要很长的培养周期。即使是
-
医学跨界新闻 健康传播将有“专才”
新闻学与医学,看似两个不搭边的专业如果结合,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日前,北京大学医学部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合设立健康传播专
-
穆魁津:愿做明灯指航向
今年是穆魁津教授诞辰100周年和逝世20周年。作为他的学生,和他交往中的一件件往事禁不住浮现心头。 1979年8月底,我有幸从甘肃省武
-
张烜:漫漫医路,不改痴心
无论对病人还是对同事,北京协和医院科研处处长、风湿免疫科常务副主任张烜笑谈自己有三痴:对看病痴,对管病人痴,对科研痴。正是凭着
-
从医路上的几次“战役”
孔繁祜,我国整形外科先驱者之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整形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因病于2017年6月12日逝世,享年92岁。孔教授师从我国整形
-
董峰:用心调出“最美”医患情
走上央视最美医生领奖台后,急剧增多的患者成了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主治医师董峰所要面对的难题。为了少给他添负担,老病友约定要争
-
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很重要
上了大学,我对科研的好奇心和探索心与日俱增,平时和同学们在学习和实验中经常发现一些技术问题,相互讨论如何通过我们自身的努力和创
-
做科研更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日前,全国各大医学院校的医学生汇聚到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参加第二届医学生创新创业论坛,分享自己在创新创业之路上的实践历程。我们
-
如何充实地参加学术会议
首先,学术会议是展示你的研究成果,了解他人研究的好机会。同时,你还会看到许多平时没有机会接触的科学研究。但是,除了科研汇报,你
-
把握人生 青年正是奋发时
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日医院院长王辰教授以自身经历和他对做人、读书、做学问、做事的感悟,为医院的年轻医生、护士、研究生上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