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报网 > 医生频道
-
金学曙:淡如春水,润物无声
□颜世贵 今年适逢新中国建国70周年,我来到人民日报社也有50多年了。与新中国共成长的经历,令我回...
-
次仁巴珍:世界屋脊的生命守护者
□本报记者 赤列江才 西藏阿里,“世界屋脊的屋脊”,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从参加工作起,次仁...
-
美国:七成药师参与疫苗接种管理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副主编 蔡晧东 随着医学的进步和医疗改革的推进,药师的角色正在发生翻天覆...
-
朱无难: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我国著名消化病学专家朱无难教授,2019年3月15日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逝世,享年99岁。 ...
-
张卫光:培养生机勃勃的医者
张卫光是一个深受学生欢迎的“网红”老师。幽默活泼的课堂风格,和学生亦师亦友的相处方式,使他和一届又一...
-
顾牛范:“牛脾气”与“绅士范”
□特约记者 宋琼芳 通讯员 乔颖 他是上海人常说的“老克勒”:灰色鸭舌帽,黑色绒西服,脖子上围...
-
“最美医生”周雅杰:心里记挂着林场人的健康
“除了脑出血、脑梗和那些需要手术的病,他们一般都不用去山下看病。”“最美医生”周雅杰用一句最简...
-
楚修林:每天看到患者才放心
医院考勤系统记录着楚修林主任积攒的倒休假天数,“现在已经300多天了”,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人民医院肾...
-
吴文铭:“协和定制”无问西东
在电影《无问西东》中,为了祖国的核事业,陈鹏告别亲人和家园,义无反顾地登上了开往戈壁的绿皮火车。20...
-
查良锭:为病人服务的思想不能变
□董琳 刘艳萍 于康 103岁的查良锭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临床营养学家,曾任北京协和医院营养部主任...
-
庆幸此生能有这样一位好导师
□许樟荣 1982年的一天,当我第一次随伍老师出门诊时,来了一位甲亢患者,她正在服用抗甲亢药物...
-
伍汉文:医系苍生,师仪天下
□周后德 周智广 2019年2月20日2时54分,伍汉文教授在长沙逝世,享年94岁。2018年...
-
谭三春:良医要围着病人打转
□本报记者 毛旭 特约记者 胡梦 请缨援阿:我是党员,派我去 2016年9月,湖北省中医...
-
张琪:美女院长的援疆之旅
□本报记者 夏莉涓 通讯员 安大勇 如同电影《花样年华》中张曼玉一样,张琪的出场似乎总是伴随着...
-
祝墡珠:我的全科人生有“三最”
□特约记者 宋琼芳 齐璐璐 20多年前,已到知天命之年的祝墡珠由一名内科医生转行做了一名全科医...
-
宋维贤:“心里装着病人,就不能闲着”
下午1点,77岁的宋维贤刚结束上午的门诊,正要接受采访,又急匆匆出门给年轻医生交代工作。今年是他从医...
-
邓铁涛:铁杆中医,一梦百年
1月10日,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首届国医大师、现代著名中医学家邓铁涛因...
-
陈义汉:科学研究最需要解放思想
□本报记者 胡德荣 他带领团队致力于心脏病的机制和干预研究,并于2003年成功捕获了人类第一个...
-
顾老,我们永远怀念您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免疫学家、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原院校长巴德年: 顾方舟先生是我的领...
-
“糖丸爷爷”走了,却留下护佑国人健康的方舟
我国著名医学科学家、病毒学家、医学教育家,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原院校长顾方舟教授,于201...
-
袁正平:“第三人生”依然精彩
他在1981年罹患恶性淋巴肉瘤,医生说他也许活不过一年,但他却与癌症抗战了38年。他于1989年创建...
-
2018,不会忘却的纪念
在即将过去的2018年,卫生健康界的许多医学大家离开了我们。他们当中有勇攀高峰的医学泰斗,有视患如亲...
-
贫困与疼痛造就的麻醉学大家
2015年10月16日,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内,姚尚龙站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一旁,此时,他作为医疗界...
-
刘尚义 让中医造福更多人(走近国医大师)
刘尚义习惯开小方子,常用药一般不过9味,尽量少用贵重药物。他认为,中医的最大功效在于调理,通过激发人...
-
姚尚龙:告别分娩疼痛,造福人间母亲
“如果把疼痛按级别分成零至十级,分娩疼痛的级别是所有疼痛级别中最高的十级疼痛。分娩疼痛持续时间长,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