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报网 > 行业新闻
-
80后基层中医的中医观
薛珂,北京博爱堂名医馆坐诊名医,每年诊治患者4000人次以上。这位来自于基层、有着丰富诊疗经验...
-
中西医结合医院如何保持优势不掉队
中西医结合医学是我国独有的医学学科,是在中医学的基础上充分汲取西方医学特色与优势而形成的独树一...
-
中医肿瘤学呼唤疗效评价
日前,中医肿瘤药物研究及疗效评价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此次大会的主题为“多维融合·创新发展”。会...
-
提升药材质量要多管齐下
“辨证论治是中医之本,饮片炮制是中药之根”,中国中药协会资深副会长、中药饮片专委会名誉主任委员...
-
中医如何借力大数据
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以及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精准医学与医学大数据的时代已经到来。“大数据”越...
-
青年中医师 播种医药创新之花
近日,由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中医肿瘤科主办,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
-
青年中医师 播种医药创新之花
近日,由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中医肿瘤科主办,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
-
循着先辈的足迹培养现代中医
近日,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东直门医院)建院60周年暨中医临床高等教育传承与发展学术大...
-
“首都名医走基层”助力京津冀中医药协同发展
近日,首都名医走基层(走进邯郸)启动仪式暨邯郸市中医院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在邯郸市中医院北区...
-
学浮针“一招鲜”心态要不得
浮针因为安全、起效快捷、患者痛苦小等,收到临床医生的青睐。于是,很多人都来学习浮针,一传十,十...
-
浮针医学 打开疾病诊治新思路
1996年,在原第一军医大学工作期间,符仲华教授发明了浮针疗法。如今,浮针已走过20多年的历程...
-
中医发展路上 承载几多期待
近日,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在建院60周年之际,召开了以“传承、发展、凝聚、创新”为主题的科技发展...
-
从《灵枢》入手 20年潜心研究“眩”
眩晕是一种常见病,最早由法国Meniere医生于1861年译成中文,故有梅尼尔氏综合征、梅尼埃...
-
中医药写入2型糖尿病指南以后
“本版指南首次纳入了符合证据级别要求的糖尿病与中医药治疗的相关内容。”2018年第1期《中华糖...
-
中西医结合60年 书写前景和希望
“卫生部党组的建议在最后一段,即今后举办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的学习班,由各省、市、自治区党委领导负...
-
中青年医师培养 循规律更要讲方法
中青年医师是医院医疗工作的中坚和主力军,也是医院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生存与...
-
鼓励高校顶尖人才学中医
有媒体报道,西医顶尖高校北京协和医学院宣布:将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三所国内顶...
-
回归经典 攻克慢性病疑难病
近年来,一些中医院陆续开设了中医经典科,以经方以及传统治疗技术为基本手段诊治疾病。笔者在山东省...
-
“三建一体”推动基层肿瘤专科发展
9月1日,由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日医院共同主办的“互联网+全...
-
科学变更工艺 提升中药质量
中药产业目前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战略产业,随着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的稳步推进,也必将在服务“...
-
罗氏正骨法 三百年传承不变质
“罗氏正骨法”于20世纪50年代起名扬京城,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罗氏正骨法之所以能够发扬...
-
廖品正:内障眼病治疗应遵三原则
内障眼病包含了现代眼科若干眼后段疾病。其中多种眼病,如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色素变性...
-
回顾中医药立法初始的日子(下)
2005年年初,立法办首先向国务院、全国人大有关负责立法的部门进行了沟通汇报,争取得到他们的支...
-
回顾中医药立法初始的日子(上)
201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正式施行。制定《中医药法》是我国几代中医药人和全...
-
刮痧技术走向规范化
近日,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刮痧研究团队的《刮痧循经理论及生物学基础研究和标准体系制订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