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张国伟
河北省保定市紧紧围绕健康中国建设目标,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深入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着力构建中医药文化惠民新格局,努力让传统医药智慧融入现代生活、服务百姓健康。
转化中医药文化,实现社会效益与文化效益“双赢”
保定是“寒凉学派”和“易水学派”的发源地,拥有有“天下第一药市”之称的安国药市,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
保定市深入挖掘这一宝贵资源,系统梳理和阐释保定中医学派学术思想,在传承保护的基础上,努力探索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之路。近年来,积极开展“守真文化节”“百场中医药文化市集”等惠民品牌活动,在各县(市、区)的广场公园、商业街区、社区院落等公共场所,设置中医义诊区、技术体验区、文化互动区,提供中医特色疗法体验、中药茶饮品尝、中药材展示、健康咨询等多元化服务,使中医药从抽象的医学理论转变为可感、可知、可用的生活体验,让广大市民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
今年以来,保定市已累计开展各类中医药文化活动百余场,服务群众超过20万人次。这些活动不仅传播了中医药健康理念,也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推动了夜间经济发展,实现了社会效益与文化效益的“双赢”。
深化“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健康科普深入童心
保定市持续深化“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将其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青少年文化自信的重要抓手。
目前,全市已建成13所省级中医药文化特色学校,今年新增3所,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市中医药局与中小学合作,开展各类主题实践活动,通过中药材种植体验、中药香囊制作、中医保健操学习等形式,让中医药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这些活动不仅增进了青少年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也帮助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形成了“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良好局面。
强化博物馆体系建设,让中医药文化“看得见”
博物馆是激活传统文化记忆、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平台。保定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局高度重视中医药博物馆体系建设,持续提升守真中医药博物馆、易水学派博物馆、安国中医药文化博物馆等重点场馆的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今年以来,这些博物馆共接待参观体验者超过10万人次,成为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窗口。
通过文物展示、沉浸体验、专题研学等方式,收藏在博物馆里的中医药珍迹“活”起来,成为公众触摸历史、感知文化、提升素养的重要载体。例如,在易水学派博物馆举办的“探易水学派中医,享药香童趣六一”活动,让50多名师生深入了解易水学派创始人张元素先生的学术成就,感受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此外,保定市还大力推进中医药文化体验基地建设,建成两家国家级、两家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并在公园、社区等公共空间打造一批开放式中医药文化角,逐步构建起“全域覆盖、全民参与”的中医药文化服务网络,不仅提供中医药知识科普服务,还成为群众体验中医养生、交流健康心得的重要场所,让中医药文化真正融入百姓日常生活。
展望未来,保定市将以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强化体制机制创新,继续深耕中医药文化沃土,推动中医药更好融入基层健康服务、现代生活体系和全民健康格局,使中医药切实惠及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