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中医院 杨倩 杜艳茹 徐伟超
河北省中医院党委副书记杨倩(左一)带领团队开展定量化研究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有关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应用的关键技术不断发展,数字定量化研究的进程不断加速,正在深刻影响着学科发展的理念、规则与路径,并推进着数据科学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
中医药治疗脾胃病具有独特优势,脾胃病学科的高质量发展对于促进中医药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作为我国最早开展脾胃病研究的医院之一,河北省中医院不断推进脾胃病学科传承创新发展,将定量化研究应用于脾胃病学科建设中,积极探索数字化中医药促进优势专科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助力治疗经验推广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癌发生的关键“节点”,阻断或逆转胃癌前病变是防控胃癌的重要措施。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学科团队总结治疗胃“炎-癌”转化经验方——香连化浊方,并将其转化为院内制剂香连化浊颗粒。该药在临床中用于胃癌前疾病防治,疗效显著。
为寻求更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团队运用定量化研究方法,开展基于真实世界的前瞻性临床队列研究,系统阐明香连化浊颗粒阻断胃“炎-癌”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优化胃癌中医药防治方案。在理论诠释方面,研究团队延伸国医大师李佃贵“浊毒理论”的内涵外延,制定浊毒证的国际与地方标准。
优化学科医疗决策
定量化研究不仅依据方法学的不同而不断自我迭代更新,还与其他学科领域融合创新、紧密互动,为学科医疗决策带来广泛影响。一方面,定量化研究为医疗决策中的数据结构化、诊断标准化等提供重要工具,指引学科有序发展;另一方面,定量化研究可从信息递送、传承创新、医患沟通三个方面给学科医疗决策带来积极影响。
提高信息传递质量和效率 中医药“数据大”,但不是“大数据”。核心问题在于结构化与同质化差异。定量化研究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充分挖掘中医数据要素价值、应用数据并产生新数据的强大工具。特别是融合了语言、文字、图片、视频等多模态信息形式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大模型、巨算力支持下完成数据分析、成果生成及存储等,定量化研究极大地提高了信息分析与传递效率,对提高工作效率和治理效能产生强大推力。
精确、高效的信息传递对提高决策精准度也有较大价值,有助于人们作出更科学的医疗决策,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例如,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学科团队近日优化了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病证辅助诊疗平台,调整了门诊病例采集模板,增加了主要症状分级量化指标,筛选出李佃贵教授诊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标准平台训练病例10245诊次,并结合专家经验进行模型搭建,使诊疗符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优化传承创新模式 定量化研究有助于中医药传承创新模式的优化与现代化。比如,凭借海量数据、精准运算、超级算力打造出的各式中医药传承平台或服务界面,改变了名老中医、基层医院、青年医师之间的互动模式,并以智能化、一体化的各式中医药平台构建起新的中医药传承创新体系。以往的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主要依托面对面教授的方式。现在通过智能化传承平台,学生和老师在线上就可以实现跨地域的沟通交流,经验传承的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再比如,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学科团队与湖北中医药大学合作,遴选出胃痞病、胃脘痛优势病种,开展了辨证要素积分量表标准研究,通过筛选辨证要素条目池,并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处理及赋权,按三维(程度、性质、范围)四度(无、轻度、中度、重度)量化评定标准,建立了慢性萎缩性胃炎辨证要素“三维四度”积分量表。这为中医脾胃病临床辨证提供了科学的客观依据。
探索新的医患沟通方式 当前,人工智能正在金融、科研、交通、医疗等诸多场景中改变着人们的沟通方式。定量化的大规模语言模型,已经从理论走向实践。定量化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商用搜索引擎和办公软件等诸多方面的应用及迭代升级,让我们看到将其引入中医药领域的广阔前景。未来,人机交互的沟通方式将大幅提高医患沟通的方式和效率,更多的名医机器人、“名医GPT”将走出实验室,走进我们的生活,创造更多的应用场景,向患者呈现更加全面、准确、规范的分析报告,甚至可能助力名医实现全面的决策科学分析。
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学科团队将进一步加强政产学研交流融通,集中发挥中医药大数据的特色优势,不断扩充优势病种病例数据库,以高质量、多模态数据为基础,以大模型先进算法为驱动,将各项关键技术有机结合,共同推动脾胃病学科高质量发展与传承,为中医药行业提供更加高效、精准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