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新安、北华佗”,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流派,始于晋唐时期的新安医学,千年来在徽州大地薪火相传,在中医药学发展史上书写了辉煌的篇章。今年4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文,同意全国54地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安徽省黄山市在名单之列。近年来,黄山市不断努力延续新安医学医脉,走出了具有黄山特色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新路子。
安徽省黄山市卫生健康委主任 方克家
形成中医药发展新机制
近年来,黄山市聚焦新安医学传承、创新、发展三个着力点,统筹谋划,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比如,制定实施《黄山市中医药综合改革“中医﹢”工作实施方案》,以新安医学抢救保护、新安医学流派传承、新安医学文化传播等8大工程20个子项目,撑起新安医学发展“骨架”;通过“以文养医、以医带药、以药促产、以产惠民”路径体系联结起高质量发展“脉络”。
乘风而起,借势而行,黄山市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契机助力新安医学传承发展。通过新安医学发展大会、王琦书院黄山分院等平台,聚集全国各地的中医药专家学者、流派名家,为黄山市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把脉问诊”“辨证开方”。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省中医院、杭州市中医院等建立合作关系,引进国医大师徐经世、全国名中医何嘉琳等团队,扎实推进新安医学研究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研修基地建设。
拓展中医药产业新领域
“走遍五大洲,最美在徽州。”黄山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中药资源。充分发挥优势,拓展中医药产业新领域,是让新安医学迸发新活力的关键。
“天然药库”蕴“药财”。黄山市利用道地药材优势,强化以十大皖药为主品牌的中药材基地建设,着力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构建了从种植、加工、交易到研发、应用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同时,延伸产业链条,积极开发功能性保健食品,研发上市多款特色中药茶饮。推动以药食同源型中药材为主要原料的中药保健食品、功能性化妆品等健康衍生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生产。创新融合“新安医学﹢徽菜”,研究制定具有地域特色的药膳标准和产品体系,加快推动中药材加工从“食”字号向“药”字号、“健”字号拓展升级。
此外,黄山市聚焦中医药康养旅游产业,通过吸引更多人来黄山享受高品质康养旅居生活,扩大新安医学文化传播影响力。
一是利用风景名胜、美丽乡村等旅游资源,联合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生产企业、中药材种植基地等,打造世界级康养胜地,构建“住、养、医、护、康”多元素集聚融合的现代康养综合服务体系。
二是以中医药旅游为核心,积极打造御医文化、道教养生文化片区,用特色文化吸引游客,推动文化融合发展。
三是结合乡村振兴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项目,启动实施黄山“五绝”之温泉复兴工程,打造温泉-逍遥亭休闲康养聚集区;聚焦乡村乐养,打造徽州区潜口养生小镇。
构建中医药服务新格局
中医药的发展根基在基层,重点也在基层。近年来,黄山市以服务人民健康为中心,积极探索中医药服务新模式,努力做好“必答题”和“特色卷”,使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服务能力得到提升,服务供给不断扩大。
黄山市聚焦打通中医药服务“最后一公里”,全面提升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建设水平,打造市级基层中医药服务改革示范点。一批有影响力的名中医坐诊基层,一批掌握中医适宜技术的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基层,实现了基层中医药服务整体能力提升。目前,全市110所乡镇卫生院均建有中医药文化氛围浓郁并相对独立的中医馆,可以更好地满足群众“方便看中医、看上好中医”的健康需求。
黄安市积极推进并完成新安医学研究中心、祁门县蛇伤研究所等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谋划建设安徽省中医药博物馆,优化改造黄山市新安医学展示馆、“同德仁”等老字号药铺,形成“一点多核”“满天星”式中医药文化宣传矩阵。此外,以常态化开展中医药文化夜市活动为契机,同步开展新安医学义诊、八段锦表演等活动,推动中医药走进千家万户,使群众“爱中医、信中医、用中医”的氛围日益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