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中医药大学特聘教授 徐书
徐书 北京中医药大学首届岐黄临床导师、辽宁中医药大学特聘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名中医工作室导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肿瘤外治法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传承导师
肺结节是指肺内直径小于或等于3厘米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病灶。随着医学影像技术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以及健康体检的普及,肺结节的检出率正逐年升高。
伤寒当统六气,六经乃百病之提纲。六经受邪皆可导致肺结节的发生,通常表现为一经、两经或者三经合病、并病。临床医师根据六经辨证把握肺结节演变规律,及时运用中药进行干预,可延缓肺结节生长速度,降低肺结节恶变风险。
肺结节的病因病机
肺结节属中医“癥瘕”“积聚”范畴,亦被称为“肺积”。肺结节的发生与外感邪气密切相关。肺与外界相通,易受寒邪侵袭。此外,机体阳气损耗,肺的气化宣降功能失常,导致通调水道以及助心行血作用减弱,进而成痰、成饮,致使血运不畅,瘀血停留,积久则致肺结节。
六经辨证是以阴阳为总纲,用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作为具体辨证纲领,从邪正盛衰、病变部位、病势的进退缓急等方面对外感病进行分析辨别,并用以指导临床治疗的辨证方法。笔者认为,从六经辨证角度进行分析,肺结节病的本质是少阴先虚,虚寒为本,本虚标实。病变以太阳经受邪为先,太阳失和致肺气失宣,邪气内陷,夹杂痰湿;水从寒化,阴成形,形成结节;水从火化,阳盛阴虚则结节发展加快。
肺结节的六经辨治规律
病初邪犯 患肺结节者以太阳经受邪为先。太阳病变初起,多见发热或发热不明显、恶风寒、干咳、乏力、鼻塞流涕、舌苔厚等。由于肺结节本质是少阴先虚,故外邪入内,邪气内陷,往往导致太少合病,表现为标急本虚之候。根据急者治其标的原则,出现太阳病者以外解太阳之邪为先,多选用葛根汤加附子。肺结节寒饮伏肺症见咳嗽、咳痰、气急者,可使用小青龙汤进行治疗。
邪伏少阳,肺郁气逆 若未能及时解表,患者容易转化为少阳少阴合病,临床以胸满气喘、心下满闷、口燥咽干、头胀、耳鸣、耳聋等为主要症状,可伴有咽痒、刺激性干咳。本阶段一般予以少阳少阴同治,常用小柴胡汤合四逆汤。若少阳相火较甚,当选大柴胡汤证合千金苇茎汤。
邪入阳明,痰热壅滞 阳明病有三种病因,一是太阳病误下、误汗;二是本经自病;三是少阳病误下。太阳表不解时,入里化热,则为太阳阳明证,即表证合并咽喉肿痛,咽干,口干,口渴欲饮水,咳痰、痰黄质稠,小便黄,大便干或三五日不大便,苔黄厚,脉浮且中取滑而有力等阳明里实热之象。肺结节阳明病的症状以头眩、咳嗽、痰黄、脉浮弦滑为主,应予以大柴胡汤、麻杏石甘汤等,既解表又清里热。
太阴湿困,肺虚痰阻 太阴为三阴之表,以寒湿作为辨证之纲。太阴病由太阳病或少阳病或寒邪直中太阴而来。患者病至太阴,往往出现三阴虚寒证,提示机体存在正气衰退现象,以“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等为主要表现。
在临床表现方面,晚期肺结节患者常表现为微咳、频吐清涎白沫、腹泻、面白少华、少气懒言以及四肢不温等现象,同时可见舌淡苔白以及脉弱等肺脾阳虚之象。太阴为三阴之首,病情进展则会内传至少阴,使生命之根受到损害,因此需要“急温之”。临床治疗根据其虚寒程度予以不同的方案,轻者采取附子理中汤加减,重者采取四逆汤、附子汤化裁,以温中健脾、散寒化湿。
少阴寒热,水气犯肺 少阴病包括寒热两端:阳虚阴甚,水从寒化,形成少阴寒化证;阳甚阴虚,水从火化,形成少阴热化证。寒化证以咳嗽气急、咳吐痰涎、心下悸动不宁、畏寒肢厥、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双下肢水肿等为主症。治疗以真武汤温肾阳、利水气,临证可加细辛、干姜、五味子温复肺气、温化痰饮。热化证以口咽干燥、干咳少痰、心中烦热、眠少为主症。治疗以引火汤育阴滋肾、填精化气。存得一分阳气,便有一分生机,治疗少阴虚寒证,要用附子、细辛等温阳振气、强壮机体,配合桂枝、麻黄等驱邪外出。
寒热错杂,厥热胜复 病至厥阴,病性为之极,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厥阴病是六经病的最终阶段。肺结节病至厥阴,可见半夜咳嗽、咽痒、口干口苦、耳鸣、心烦、便溏、纳差、腹胀、水肿等寒热错杂症状。病机要点在于脏腑功能紊乱、寒热错杂,正气已衰,邪正交争,临证以寒热错杂和厥热胜复为特征。本阶段的治疗以乌梅丸为首选方。此外,根据患者存在的各种证候,我们可予以当归四逆汤、吴茱萸汤以及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等进行加减治疗。
合病、并病与肺结节 合病、并病是伤寒的特殊传变规律。合病为两经共同发病,而并病则为一经病未愈,其余经发病。当邪气盛时,邪气容易深入,往往出现两经、三经同时发病。肺结节的病程长,本虚标实,最容易合病多经病。临床中,太阳少阴合病较为多见,患者表现为咳嗽、咽喉干痒、流清涕、舌苔白腻、寸关脉弦细、尺脉弦。以少阴为主者,当选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天花粉、生牡蛎、桔梗、海浮石、全蝎、生甘草等。
太阳阳明合病症见口干口苦、痰黄、咽部充血、腹胀、大便燥结、舌苔黄腻、脉滑数,方选白头翁汤合千金苇茎汤加龙葵、石上柏、白英等。少阴太阴合病临床表现为咽干咽痒、气管作痒、频吐白痰、胸闷、舌苔厚腻、脉浮,方选小青龙汤加附子。病久则可选用桂枝加附子汤。少阴虚阳上浮者的临床表现为咳嗽、口干、失眠、面红、下肢冷、腰酸、舌苔白腻、寸关脉大、尺脉弱,可选择引火汤合用封髓潜阳丹进行治疗。
相关链接
徐书孟河医派经方传承工作室落户辽宁
近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徐书名中医工作室承办的“第五届全国经方实战论坛”在辽宁省沈阳市召开,徐书孟河医派经方传承工作室同期落户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辽宁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吕晓东介绍,辽宁中医药大学始终坚持“人才强校”战略,2023年编写的《辽宁中医药大学服务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中进一步明确人才建设的重点,以“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等为引领,持续推进名老中医工作室规范化建设,努力打造适应新时代中医药发展需求且富有自身特色的人才队伍。
吕晓东强调,大学将调动自身和附属医院的力量,集中整理中医药名医名家医学思想和临床经验,充分挖掘和传承其学术思想、特色技能和医德医风,推动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的传承发展,做到“传承精华”;坚持举办中医经典诵读、本草知识大赛等具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临床技能,做到“守正创新”。
中医传承是基础,如果不能传承下去,也就谈不上创新和发展。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长吕静表示,近年来,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成长途径、健全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内培外引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营造了良好的“跟名师、读经典、做临床”的浓厚氛围。2019年,医院启动“岐黄撷英”人才引进工程,聘请徐书教授为“岐黄撷英工程特聘专家”,定期来院出诊、查房、授课以及收徒,5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深入开展流派传承工作,医院成立辽宁省徐书孟河医派经方传承工作室,进一步加强辽派中医与孟河医派的交融互通,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
(李思琦 曹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