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彭 杰 本报记者 李水根
近日,来自浙江省临海市的肿瘤病人王先生的身体状况大有好转,他逢人就说:“在出院后的3年里,我与我的主治医师通了100多个电话,内容涉及病情的恢复、用药的注意事项、术后的饮食调理等,甚至连家里其他人的健康问题,他也会一一作答。他呀,简直成了我们全家人的保健医生。”
“生病的人最为脆弱,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帮助,尤其渴望得到医生的支持。然而,医生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在病人身边,特别是那些出院康复的患者,他们如有需要该怎么办呢?电话就成了沟通的桥梁。”就是本着这一理念,浙江省台州医院肿瘤外科副主任医师毕铁男的手机24小时不关机。
“我对医生很满意”
3年前,王先生因胃灼痛到医院就诊。医生犹犹豫豫地告诉他:胃癌三期,要做好思想准备。“我的心情一下子跌到了谷底。”王先生说,听到这个消息,他当时就蒙了。几天后,邻村一位同病相怜的癌症患者向王先生介绍了毕铁男医生,说他“不仅手术做得好,还特别和善”。
带着求生的强烈欲望,王先生找到了毕铁男。在全面检查之后,毕铁男主刀为他做了全胃切除术。王先生说:“术后3年,我给毕医生打了100多次电话。让我感动的是,不论何时打扰他,他都会先问候我,然后认真地回答我的问题。有时,连我自己都不好意思了。现在,很多人都说医生怎么不好,但我不这么认为。说实话,我对医生很满意。”
“他给了我安全感”
不光是王先生和毕铁男保持着长久的联系,其他患者在身体上或心理上有些不适,也会毫不犹豫地拨通他的手机。来自临海一个乡镇的老陈就是其中一个。他说:“有时,我的病情有所变化,心情自然不太好。电话接通后,我刚‘喂’了一声,他就能判断出我的身体状况。住院期间,有一天我在晚上8点突然发烧。当时家人都很紧张,立刻打电话给毕医生。他首先叫我不要害怕,并分析说这是正常反应,吃些药就没事了。然后,他又给值班的医生打了个电话,让他照顾我吃药。第二天一大早,毕医生就来到我的床前,仔细询问我前天晚上的情况。其实电话一接通,我就放心了,因为他给了我一种安全感。”
曲师傅也是毕铁男的病人,他是从细处来判断一个医生的:“别看毕医生长得高高大大的,人家可细心了。我要是说哪里不舒服,他肯定会过来看看我。我还发现,他老穿着一双布鞋,走路时总是轻轻快快的,就是为了不吵到我们病人。我最喜欢毕医生这点了。”
“病人也很不容易”
毕医生的病人都知道,他的手机是24小时开机,这条求助的通道即使到了深夜、凌晨也不会阻断。遇上心急的病人,毕铁男免不了刚睡下就被吵醒。对这种情况,他说:“有时想想也挺烦的。但我是一个医生,病人生命安危所系,我又怎么能不管不顾呢?病人也很不容易。他们一定是有了很大的困难才会在这种时候打我的电话的,我不应该拒绝。再说,病人信任你才会给你打电话呀。”
就算外出开会,毕铁男也放心不下自己的病人,休会期间他的第一个电话就是打回病房:“10床的病人现在体温多少?”听到肯定的回答后,他才如释重负。护士朱卫萍经常和毕医生一起上手术。她说:“毕医生,有个特点就是电话多。做手术的时候不能接电话,可手术一结束,他就会习惯性地拿起手机。大多是病人打来的,他一定要等回完了电话才去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