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报网 > 医学人文
-
用文化视角审视传染病的多维影响
□复旦大学 刘学礼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真菌、病毒或者寄生虫)引起的能在...
-
镌刻在生命里的小汤山记忆
□张雁灵 2020年1月23日,湖北省决定参照2003年北京小汤山医院模式,在武汉...
-
军民融合促发展 常州二院与军休中心共建党建联盟
健康报讯(通讯员杨菁 孙镇江 记者程守勤)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
经过风雨洗礼的青春更美丽
2020年,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新时代的青年一个个、一批批挺身而出,英勇奋战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
-
电影《流感》带来的健康教育启示
□海军军医大学 万辉 上海健康医学院 彭骏 疫情是一面镜子。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
在疾病和死亡面前争取“主动权”
□北京医院肿瘤内科 郭晓然 我是一个肿瘤科护士,会经常...
-
要警惕医学的去人化与去仁化
□哈尔滨医科大学 孙福川 医乃人学,医乃仁术。在不久前由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社、健康...
-
50年,记得他们的爱与温暖
□特约记者 宋琼芳 齐璐璐 “时间它留住该留住的,丢弃该丢弃的,把最美好的留在你身...
-
急诊接到临产的妻子
□特约记者 封宁 120出诊,正好接到了自己即将生产的妻子。近日,这样戏剧化的一幕...
-
于金明:重燃奋斗火焰,只为病人期盼的眼神
□王世群 谭德红 王雅会 “质子中心从项目提交报告到开工建设仅用了132天,在我看...
-
病房里长出一棵“大树”
□特约记者 张晓华 通讯员 秦基石 近日,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病区的医生、护士和患...
-
守护孩子健康就是儿科医生的幸福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韩彤妍 众所周知,儿科医生的工作面...
-
“她们保全了我的孩子”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第二人民医院 李胜任 近日,一封发表在自媒体平台的表扬信在内蒙古...
-
ICU日记,一剂安抚灵魂的良药
□本报记者 高艳坤 重症疾病患者转出ICU后,在认知、...
-
奶奶为什么不同意宝宝住院
□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 李丹 一天下午,科室里一位医生一脸沮丧,原来,一位小患...
-
临床伦理咨询如何为医生提供帮助
□本报记者 高艳坤 小C是一个患有4期神经母细胞瘤的3岁肿瘤患者,而且肿瘤已转移到...
-
为患者着想的善良是安全文化的核心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付卫 在医疗活动中,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要。手术室内,医生的技术...
-
飘在寒风中的小辫儿
□江苏省南京市第一中心医院 刘好 进行了一番抢救之后,心电图上那让我渴望的层峦叠嶂...
-
百年前的奥斯勒始终在与我们对话
□北京大学医学部 高迪思 甄橙 2019年是加拿大著名医学家、教育家...
-
医患互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尺
□冯书生 不久前,在“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 共享美好医患关系”颁奖暨学术论坛上,由《...
-
从沉默“肾友”到活跃“书友”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第一人民医院 娄木子 许多肾病患者一周需要接受3次透析,活动...
-
知情同意实践中的短板如何弥补
患者知情同意权在我国已实行了近30年,它抛弃了医患不平等的理念,开启了医患关系新的一页。但近些...
-
“浸润式互动”,让医学更温暖
□特约记者 宋琼芳 朱凡 通讯员 乔颖 高艳 宋珏 真实的医院什么样?医务人员究竟...
-
开机后,他高兴得像个孩子
8月19日,对于39岁的李经平和他15岁的儿子李晔来说,是他们值得铭记的一天。这是李经平进行了...
-
有一张病床叫希望
□通讯员 龙利蓉 记者 张立斌 “虽然不知道患了什么病,但是看到我住的病床,名叫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