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换季,气温起伏不定很容易导致小儿腹泻。在儿科用药和疗法都十分受限的情况下,传统的中医推拿其实有着很好的作用,掌握好了手法可以在家长一筹莫展、心急如焚的时候发挥“及时雨”的作用。
前不久,萧山城区一对父母发现6月龄的宝宝大便异常,一天拉五六次,哭闹不止,给婴儿服用了药物后依然不见好转。这家人尝试了我们医院的中医推拿后,很快见到效果,止住了腹泻,恢复了正常。这种情况很普遍,中医推拿治疗小儿腹泻主要有四大手法要练好,也有几个误区需要提醒。
首先,补脾经。脾经位于拇指桡侧面。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每天300次,可以治疗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症。
其次,摩腹。用掌面或四指指腹按摩宝宝的腹部每次300下~500下,具有健脾和胃,理气消食的功效。顺时针摩腹为泻法,能消食导滞通便,用于便秘、腹胀、厌食等;逆时针摩腹为补法,能健脾止泻,用于脾虚泻、寒湿泻。
第三,捏脊。两手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捏,食指中指在前,拇指在后,捏住脊柱骨表层的皮肤,食指中指向后捻、拇指向前捻的同时,拇指向前推,这样,就会从下逐渐向上推进。从尾骨至大椎,反复捏3遍~5遍。捏完后,局部的皮肤会略发红。此时,再用手掌在宝宝背部轻轻地上下摩2次~3次,帮助宝宝背部放松。每天一次或隔天一次,具有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强健身体的作用。
第四,按揉。主要是足三里,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小腿正面能够摸到的最高部分)外旁开1横指(宝宝中指的粗细)。以拇指指腹沿顺时针方向按揉足三里,每次300下,可以健脾和胃、补益气血、理气消食。
小儿推拿是有一定讲究的,推拿不当很容易使病情加重,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需要强调的是,没有明确病因不要盲目推拿治疗;婴幼儿推拿须掌握好力度、时间、次数;还有应该在适合的环境下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