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药中,常有一些名称相似而功效相异的药物,由于它们的存在,极易引起混淆。如北豆根与山豆根,白豆蔻、草豆蔻与肉豆蔻,半边莲与半枝莲,桑螵蛸与海螵蛸,石菖蒲与水菖蒲等。本期为大家解析桑螵蛸与海螵蛸。
“螵蛸”,都有虫子旁。是不是一种动物小虫子?您答对了一半!螵蛸确实来源于动物,但不都是小虫子。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 桑螵蛸可能是一个十分陌生的名字。它是卵鞘,是某种动物在产卵时先排出泡沫状物质,然后在上面顺次产卵,泡沫状物质很快凝固,从而形成多层薄膜囊状结构的坚硬卵鞘。这个动物到底是什么?其实,大家都很熟悉,它就是昆虫——螳螂,亦称刀螂。雌螳螂的产卵方式很特别,它是将卵产在树枝表面。因多产于桑树的树枝上,故称“桑螵蛸”。每1个卵鞘内有卵20~40个,每个雌螳螂可产4~5个卵鞘。
桑螵蛸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味甘、咸,性平,归肝、肾经,具有固精缩尿、补肾助阳的功效,可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白浊带下、肾虚阳痿等治疗。
海螵蛸可不是来源于虫子,它来源于海里的一种软体动物,这种动物是我们餐桌上的美味,它就是乌贼!乌贼,又称墨斗鱼,它的体内有一块船形的石灰质的内壳,这个内壳在中药里就称为“海螵蛸”,俗称“乌贼骨”。
海螵蛸也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味咸、涩,性微温,归肝、肾经,具有固精止带、收敛止血、制酸止痛、收湿敛疮的功效,可用于遗精带下、崩漏、吐血、便血及外伤出血、胃痛吐酸、湿疮湿疹、溃疡不敛等治疗。
桑螵蛸与海螵蛸,两药均有固精止遗的作用,均可用于治疗肾虚所致的遗精、滑精等证。但桑螵蛸固涩之中又能补肾助阳,而海螵蛸固涩力较强,临床使用时需区别对待。